畚箕的意思
畚箕是用木、竹、铁片做成的一种铲状盘,通常有一短把,用以收运从地板上扫除的垃圾,撮垃圾、粮食等,一般也用作农用工具,在农村比较常见。畚箕在古代的时候是用荆条、或草绳、或篾竹等编成的筐类盛器,即畚箕。《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腼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杜预注:“以草索为之。”杨伯峻注:“其质为蒲或为草索......畚可以盛粮”,可以盛沙、石、粪、土等,如,《晋书·苻坚载记下.王猛传》:“[王猛]少贫贱,以鬻畚为业。”《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县令使浚渠,执畚无忤色。”和簸箕同义:一种铲状器具,用以收运垃圾。引证解释:⒈ 即簸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或暂时盛放东西。引《说岳全传》第三回:“﹝ 岳飞 ﹞即去取了一个畚箕,走出门来。”叶圣陶 《隔膜·苦菜》:“我就佝偻着身子,两手不停地拾起砖瓦,投在粗竹丝编的大畚箕里。”畚箕和簸箕区别如下:畚箕和簸箕的区别在于,畚箕是用木、竹、铁片做成的,来收运地板上扫下的垃圾,一般家庭都要用的卫生工具,撮垃圾等,以前常用竹子木头做,现在都用塑料制作成的。簸箕一般是用于农业生产和有关的工作工具,用来收藏、晾晒粮食,多为竹制品和植物杆茎。两者的形状倒是很相似的。
箕是什么意思
箕意思是簸箕;簸箕形的指纹;二十八宿之一;姓。箕(拼音:jī)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箕的古字写作“其”,“其”的古字形如同一只簸箕,后来借用作虚词,因而在“其”字之上加“竹”头造“箕”字。“箕”本义与“其”相同,指扬米去糠的竹制器具,即簸箕。“箕”又用作星宿名,是二十八宿之一。箕的造句1、这使我想起巫师扶箕——往往在面前铺上一层细沙,然后让人闭眼在上面随意画上些东西。2、扶乩,是我国道教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扶指扶架子;乩,谓卜以问疑。3、梁氏早期在香港的传道事业依附药行而生,沿用“药签”和“灵签”使病人得到黄大仙箕示的“仙方”,既可以扶箕又可以问事。4、 他醉心且沉溺其中的是道教修炼内丹、外丹的长生之术以及醮祀、扶箕一类的求仙活动,走的是偏峰,学的是邪门。5、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然后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姜锦柱平时喜欢扶箕占卦、装神弄鬼。
筲箕怎么读
筲箕拼音:shāo jī。注音:ㄕㄠㄐ一,结构:筲(上下结构)箕(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引证解释: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引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尝观其(紫姑神)下神,用两手扶一筲箕,头插一箸,画灰盘作字。”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器用·箕》:“《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国语词典:淘米用的竹器,亦用作盛饭器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来买米。也作箕。网络解释:筲箕,中国民间用来盛米,淘米的扁形竹筐。西南方言中广泛存在“筲箕”这一音和这一生活品。很多南北方言在四川、重庆融合;所以重庆方言也有筲箕,吴语方言:淘米~~。筲箕造句漫步村中,依旧可见潺潺流水的筲箕泉,曲径通幽的游步道,凉风阵阵的竹径,还有老虎头、九龙九湾等颇具传说色彩的自然景观。筲箕、菜篮、粪筐顶多卖个块儿八毛,我读书的费用却是从它们身上零零碎碎地凑出来。所以她想了个办法,用筲箕去舀,一舀起来就可以看见小鱼苗在里面跳来跳去。随手画了一些野鸭喜欢吃的食物,放在庙山坞里的一个水潭边,上面挂一个用毛竹编起来的大筲箕。提供连接点以接驳一条横跨筲箕湾道的行人天桥。根据筲箕背滩的多年实测资料、现场踏勘资料,结合历年整治方案,分析筲箕背滩卵石沙波形态以及碍航特征。筲箕湾渔港,舢舨和渔船靠满一岸。往柴湾方向沿筲箕湾道步行,经圣十字径过马路达西湾河街左转。他洗了一把青菜,然后将它们放在筲箕里控水。由于奇怪的性质,他是如何生活在那里,筲箕湾希望避免局势的秘密从他的新朋友因害怕被排斥为太旧,以与他们联系。字义分解筲读音:shāo。(1)(名)一种乐器。(2)(名)桶。箕读音:jī。(1)(名)簸箕。(2)(名)簸箕形的指纹:斗~。(3)(名)二十八宿之一。(4)(名)(J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