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拓跋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0-05 08:32

拓跋焘怎么读?

拓跋焘的读音为:tuò bá guī,声母为t、b、g,韵母为uò、á、uī,声调为第四声、第二声、第一声。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字涉珪,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鲜卑族。北魏王朝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 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在代国灭亡后,苻坚将年幼的拓跋珪安置在家乡,后随母亲贺兰氏寄居匈奴独孤部首领刘库仁部落。 登国元年(386年),趁乱复立代国,即位于牛川,后改称魏王,此时的拓跋珪年仅十五岁。相关如下代国建国三十四年(371年)七月初七生于参合陂北。 代国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灭代国,六岁的拓跋珪将要被迁至秦都长安,但代国旧臣燕凤以拓跋珪年幼,力劝前秦天王苻坚让拓跋珪留在部中,称待拓跋珪长大后为首领,会念及苻坚施恩给代国。当时,原代国领地由刘库仁及刘卫辰分掌,拓跋珪母贺氏带拓跋珪、拓跋仪及拓跋觚从贺兰部迁至独孤部,与南部大人长孙嵩等人同属刘库仁统领。刘库仁原本也是南部大人,拓跋珪等人到后仍尽忠侍奉他们,并没有因代国灭亡、自己改受前秦官位而变节,又招抚接纳离散的部人,甚有恩信。

拓跋焘怎么读?

拓跋焘的读音为:tuò bá tāo。拓:声母为t;韵母为uò;声调为第四声。跋:声母为b;韵母为á;声调为第二声。焘:声母为t;韵母为āo;声调为第一声。拓跋焘北魏帝国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人物经历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 泰常八年(423年),正式登基,年号始光,时年十六岁。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亲自率军征战,周旋于险境。 善用骑兵,轻骑奔袭,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征伐山胡,降伏鄯善、龟兹、粟特等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统一中国北方。北逐柔然,驱敌万里 。南击刘宋,“饮马长江”。作战鸷勇骁强,受到敌方的敬畏,被刘宋王朝称为“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超越冒顿和檀石槐。在治国方面,拓跋焘大力改善民生,劝课农桑,大增耕田,减轻赋税。休养生息,偃武修文,抚恤鳏寡,体察疾苦 。

拓跋是怎样的皇帝 如何评价北魏道武帝拓跋

  拓跋   拓跋(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   公元376年,拓跋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   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   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公元410年(永兴二年)谥拓跋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庙号为太祖。   历史如何评价拓跋   刘库仁:“帝有高天下之志,兴复洪业,光扬祖宗者,必此主也。”   魏收《魏书》:①“晋氏崩离,戎羯乘衅,僭伪纷纠,狼竞驰。太祖显晦安危之中,屈伸潜跃之际,驱率遗黎,奋其灵武,克剪方难,遂启中原,朝拱人神,显登皇极。虽冠履不暇,栖遑外土,而制作经谟,咸存长世。所谓大人利见,百姓与能,抑不世之神武也。而屯厄有期,祸生非虑,将人事不足,岂天实为之。呜呼!”;   ②“帝虽冲幼,而嶷然不群。”   李延寿《北史》:“道武显晦安危之中,屈申潜跃之际。驱率遗黎,奋其灵武。克翦方难,遂启中原。垂拱人神,显登皇极。虽冠履不暇,栖遑外土,而制作经谟,咸出长久,所谓大人利见,百姓与能,抑不世之神武也。而屯厄有期,祸生非虑,将人事不足,岂天实为之乎?”   :“太祖、太武,俱有异人之姿,故能辟土擒敌,窥觎江外。然善战好杀,暴桀雄武,禀崆峒之气焉。至于安忍诛残,石季龙之俦也。”   :“道武以来,战胜攻取,未尝少挫,几并天下。”   徐钧:“立储去母岂良规,创业英名顾尔为。事变无穷难预料,身亡又兆国亡基。”   张大龄《晋五胡指掌》:“太祖窜伏流离,濒死不死,是天之所兴也者。殄灭大燕,尽有中原,规模措置,何逊于两汉哉。”


北魏道武帝拓跋简介 遇刺身亡,北魏开国皇帝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人物生平 魏道武帝拓跋(360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什翼圭、翼圭、开,字涉,后魏开国皇帝(386―409年),鲜卑族人。魏昭成帝拓跋什翼键的孙子,魏献明帝拓跋和贺兰氏的儿子。 大事年表 登国元年(386年),鲜卑什翼犍之孙拓跋东山再起,在牛川(今呼和浩特市西南)大会诸部,复即代王位,建元登国,国号代。二月,迁都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北土城子古城),四月,改称魏王,国号大魏。是为北魏建国之始。 登国初年,拓跋在其统治地区的腹地(今内蒙古西部地区)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政策。 登国二年(387年),北魏打败独孤部刘库仁之子刘显和刘卫辰。登国三年(公元388年),拓跋进攻库莫奚(驻牧于今赤峰北部地区),获杂畜10余万。 登国六年(390年),拓跋觚奉命出使后燕,被后燕扣留,以求名马。此后两国关系僵化。北魏开始联合西燕对付后燕。同年北魏征服了占据阴山北麓的贺兰部。 登国七年(391年),又征服了占据河套以西的匈奴铁弗部。随后又兼并库莫奚、高车等部落,实力大大增强。 登国九年(394年)六月,慕容垂出兵灭西燕,攻陷长子,杀死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三十多人,西燕亡。华北一带只剩下北魏与后燕两国。 登国十年(395年)七月,后燕帝慕容垂伐魏。魏军在参合陂打败燕军,史称参合陂之战。 登国十一年(396年)三月,慕容垂率军再度伐魏。四月,慕容垂病逝于上谷。后燕退兵。同年七月,拓跋圭在盛乐即皇帝位、改元皇始。 至皇始二年(397年),北魏已占有山西、河北大部,并将后燕分隔为南北两部。 天兴元年(398年),魏王拓跋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改元天兴。 天赐四年(407年)至天赐六年(409年)间,拓跋圭两位堂兄弟及大将常山王拓跋遵因为酒后失礼于太原公主而被赐死、卫王拓跋仪以谋叛罪被赐死,又诛杀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 天赐六年(409年)次子拓跋绍母贺夫人有过失,拓跋幽禁她于宫中,准备处死。到黄昏时仍未决。贺氏秘密向拓跋绍求救。拓跋绍当晚带人翻墙入宫,杀掉拓跋圭。 历史功绩 拓跋在位期间,对外遏制了柔然等族的袭扰,稳固了北魏的边疆;对内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建国,仿中原封建制度营建宫室,制定各类典章制度、礼仪等。拓跋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文化水平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拓跋鲜卑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部族制度进行改革,“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使各个民族都成为北魏的编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拓跋鲜卑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很快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方面,在继续注重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务农息民”、“劝课农桑”、“计口授田”,在黄河以北、五原、云中、代郡等地(今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省部分地区)大兴农业,开立屯田,而且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稳固了北魏的经济基础,加速了拓跋鲜卑封建化的进程,为日后北魏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