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常用口语有哪些?
四川话常用口语有:打摞边鼓、扎起、杀搁、超哥、超妹儿、鼓到、抻抖、等等。意思分别是:表达一个人在三心二意,没有专心;为别人而雄起,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就是结束了;穿戴超前或怪异的年轻人;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就是把事情搞清楚了,也有舒服安逸的意思。四川话的特点1、四川话的词缀与普通话相比有较大差异。四川话中拥有部分普通话中没有的特有词缀。四川话中部分词缀虽然普通话中也有,但使用范围和附加含义却有很大差异;2、四川话的调类总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部分地区四川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但入声字全部整齐地归入某一个调类;3、四川话中包括零声母在内总计有25个声母,绝大多数地区的四川话没有卷舌声母;4、儿化是四川话中的一种常见的音变现象,四川话的儿化内部较为一致,与北方官话的儿化存在很大差异。
四川话经典方言是什么?
四川话经典方言很多说明如下。四川话经典方言比如丁丁猫儿,瓜娃子,偷油婆,雀雀,龟儿子,摆龙门正等。丁丁猫儿普通话就是蜻蜓的意思。瓜娃子是最经典的四川方言之一,相信很多与四川人有接触的人们都会时常听到这句话,其实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有三种,第1种是认为一个人反应比较慢,比较木讷。第2种是这个人的脑子有问题,肯定有神经方面的疾病。第3种就是对人的一种爱称,有点类似双。偷油婆就是蟑螂的意思。雀雀就是天上飞的小鸟,儿时家长对小朋友说得最多的一种鸟类。龟儿子是骂人的意思,一般骂的是年轻人。龙门阵原本是古代打仗布阵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阵法。摆龙门阵说的是大家在一起聊天,可能聊的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四川话为统称词,因而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所以外地人想要学很地道四川话是很难的,因为没有音标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