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0-20 17:06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天的蚂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天的蚂蚁》原文   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只有一位常常坐在树下的白胡子爷爷知道。   “这是一棵通天树。”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身材魁伟的巨人,“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连连告退,终于跑掉了。   “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你在哪儿?”   “您往地上瞧,我是一只蚂蚁。”   白胡子爷爷往地上一瞧,他的脚边果然有一只很小很小的蚂蚁。老爷爷眼睛一亮,俯下身子问:“你能行吗?”   “我能行!”   小蚂蚁说着,就开始爬树。他边爬边对老爷爷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天的蚂蚁》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只在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2、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弄清引用语是谁说的。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一些容易写错,比如“试”容易多写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对小蚂蚁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问题,应鼓励学生从“努力”这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吗?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认识一只“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字词,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3、多种形式读字、组词。   4、指导书写:“试、鼓励”   三、再读课文:   1、思考:蚂蚁能否上天?   2、哪些话是蚂蚁、白胡子爷爷、巨人说的?分别用“-”“﹏”“=”表示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会写8个生字。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读词。   2、回顾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课文,理解感悟:   1、思考:小蚂蚁能爬上天吗?白胡了爷爷为什么说:“你能行吗?”   2、小组交流,汇报。分角色朗读。   3、你看到一只怎样的蚂蚁?   4、介绍“愚公移山”故事。   三、读了全文,你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上天的蚂蚁》一课是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故事性强的童话故事,浅显易懂,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凭借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梦想、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第一课时学生读通、读懂课文,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我对执教第二课时的目标定位是通过研读、赏读课文和句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到要想实现目标,靠得不是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因此,在教学环节上。先让学生体会树的高,这是条件。再让学生对比巨人和蚂蚁分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还通过白胡子爷爷对两人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读、思、感悟文本,从而体会出努力的含义。   此外,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注重生成。在读中感悟文意,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感受到蚂蚁自信、勇敢、努力的品质,在读中提升语言素养和人文情怀。   还有,就是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设计“小练笔”的环节,对学生体悟到的情感进行升华,让学生写写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去努力、去奋斗。   当然,回顾自己的这堂课,教师的评价多于学生的评价,形式非常单一,这样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要多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评价自己和同学,学会发现同学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同时,作为年轻教师,我在驾驭课堂的能力上稍有欠缺,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不能灵活变通。今后我应多加努力,扎实训练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不足之处请各位评课老师予以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我一定虚心受教,谢谢大家!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上天的蚂蚁》

【 #课件# 导语】课件中包含了课文中的所有内容以及该课文的寓意。可全面提升孩子们对于语文的兴趣。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设计的。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上天的蚂蚁》,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主体课文。这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短小紧凑,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设计意图:   根据新课程要求,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以字词教学为主,而词语的理解、运用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因此,我以词语教学为主导,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体会通天树的高;第二步:体会巨人的懦弱;第三步:蚂蚁的努力。在情境中理解词语,进而反复品读文本,抓关键词、读重点句,在读中体会文意提升情感,使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得到水乳交融的落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词语,体会文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在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学习蚂蚁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体会蚂蚁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蚂蚁和巨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愿意猜猜吗?   2、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   二、复习课文生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云霄仰望鼓励告退充满自信终于俯下身材魁伟身强力壮   2、小老师教读词语。   3、齐读词语。   4、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学习课文   (一)对比蚂蚁和巨人的形象   1、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还学习了那些童话故事呢?课文讲了谁和谁去爬树的故事呢?   2、粘贴巨人和蚂蚁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巨人是什么样子,蚂蚁又是什么样子。(板书:身材魁伟很小很小)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身材魁伟的巨人很小很小的蚂蚁”。   (二)感受通天树的“高”   1、巨人和蚂蚁要爬的树怎么样呢?请你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树高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2、指名说句子。   3、感情朗读这三句描写树高的句子。重点指导第一句: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三)巨人的胆小   1、当白胡子爷爷把通天树的秘密告诉巨人时,巨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指名说巨人的言行。(请学生表演连连告退)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4、分角色朗读巨人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   5、读一读,照样子说句子。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_____鼓励_____:“试一试吧!______。   (四)蚂蚁的努力   1、当巨人后退时,谁自告奋勇地站出来?   2、默读课文8—13自然段,用横线勾出蚂蚁说的话。   3、指名说出蚂蚁说的话。(共四句)   第一句:我能爬到天上去。   (1)课件出示该句。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声音?   (3)谁能充满自信地读这句话?指名几人读、评,再比赛读。   第二句:你往地上瞧,我是一只蚂蚁。   (1)课件出示该句。   (2)扮演白胡子爷爷引导学生读这句。   第三句:我能行。   (1)课件出示该句。   (2)引导学生自信地朗读。(自由试读、引导读、比赛读、拍拍胸脯读)   第四句: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1)课件出示该句。   (2)蚂蚁是怎样地爬?   (3)朗读“一步一步地爬”“不停地爬”“一步一步不停地爬”   (4)蚂蚁会中途停下来吗?会后退吗?会放弃吗?   (5)齐读该句。   4、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5、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勇敢、自信的小蚂蚁,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上动作表情,读出自信、勇敢、不放弃。分角色朗读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同桌合作、师生合作)   6、通天树太高了,小蚂蚁一直向上爬着,想想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A:大风把他刮下树来摔死!小蚂蚁的身体是多么弱小,他冒着被风吹落下来的危险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说——(最后一句)   B:大雨会淋湿他,太阳会烤着他,他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坚定地说——(最后一句)   C:还有哪些困难?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小蚂蚁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着,他自信地说——   7、蚂蚁的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8、齐读课文。   四、拓展   蚂蚁即将开始它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望着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蚂蚁,你会对他说什么?   五、深化主题   我们相信,蚂蚁总有一天能够——(引说)爬到天上,而巨人却永远不能——(引说)爬不到天上。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体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板书设计:   上天的蚂蚁   连连告退不行充满自信坚持不懈   努   巨人力蚂蚁   实现梦想   白胡子爷爷    【 篇二 】   一、激趣引入,出示目标。   1.孩子们,你们见过蚂蚁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板书:蚂蚁。就这只很小很小的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上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补充板书:上天的,生齐读两遍。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9页。学习有方向,目标来导航。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读识,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自学要求:   (1)、标出出文章的段号,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   (2)、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3、检测生字、词   课文中几个调皮的词语想和大家做好朋友,看他们跳出来了(出示课件),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读词语:云霄树干一直仰望鼓励连连告退   充满自信俯下身材魁伟身强力壮   (1)学生领读   (2)开火车读   课文中谁身材魁伟,身强力壮?(男孩读词语)   读句子: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回答。   学习生字:试充信常等5个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悟   1.齐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   就是这么一只很小很小的蚂蚁和这么高大的巨人却想干一件同样的事情,他们想干什么?谁做到了呢?   蚂蚁和巨人都想“上天”   他们想从哪里爬到天上去呢?板书:通天树(绿色)   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出示课件金钥匙   2.学生默读1-3自然段,画出描写树高的句子。   学生回答,读句子。(出示课件)   A、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B、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C、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树的高。   3.这么高的树,巨人和蚂蚁看到后分别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学生在文中找出巨人说的话,用-----画下来,蚂蚁说的话用~~画   出来(出示课件)先自读,再小组交流。   师生分角色朗读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鼓励巨人,老师扮演巨人。   帮助学生理解“连连告退”(体会巨人的胆小和懦弱,遇到困难就退缩)   板书巨人高大放弃   小蚂蚁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小蚂蚁说的话。学生读句,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师生分角色扮演蚂蚁和老爷爷,朗读课文对话(体会小蚂蚁的坚强,勇敢和努力)   板书蚂蚁很小很小努力   配乐:   小蚂蚁的自信、坚定和勇敢让他迈开了坚强的步伐。   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他又累又渴,多么想停下来休息,但是他告诉自己: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他的力量那么弱小,他甚至听到了巨人对他的嘲笑,但是他还是告诉自己: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是啊,没有比人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小蚂蚁向世界证明:   只有不断地努力,才有可能成功(齐读)   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美丽的童话,认识了一个自信、坚强、努力的小蚂蚁。请同学们带着对小蚂蚁的敬佩再来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背诵有关努力的格言。   五、增量阅读《包饺子的故事》   六、课堂检测   1.蚂蚁(),巨人(),就是这样一只小蚂蚁它想()。   2、把意思相关的词语连起来。   很高很高身强力壮   充满自信插入云霄   身材魁伟我能行   七、作业:   小蚂蚁爬到天上了吗?请同学们打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个美丽的故事继续下去。小蚂蚁在向上爬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呢?小蚂蚁又是怎样面对的?下节课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板书设计:   上天的蚂蚁(努力)   巨人小蚂蚁   身强力壮很小很小   遇难而退坚持不懈   失败成功

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课文

蓝色的树叶 作者:[前苏联] 瓦·奥谢叶娃 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李丽画好了近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等她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李丽看了看林园园,没有接她的绿铅笔。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习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帮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四、实践活动:

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原文及教学反思

【 #二年级#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原文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原文   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画,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李丽画好了近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她正要画树,可是绿色铅笔找不到了。   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有画完呢。”李丽只好坐在那里看林园园画。等她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绿铅笔借给我了吧?”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李丽看了看林园园,没有接她的铅笔。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见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2.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在我们小学课堂中该起怎样的一种作用呢?又该如何是教学呢?语文顾名思义:语言与文学的统一,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在和谐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欣赏,我想有学习《蓝色的树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了而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的词句进行分析理解,这个与传统的语言教学相符吗?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课。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然而完全背弃传统的文学诗词教学是否不妥。我还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坚实! 3.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了蓝色的树叶。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本课计划用五课时完成。第一、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和初读课文,第三课时理解课文,第四、五课时朗读背诵,练习巩固。理解课文时,我是这样安排的: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小小练笔。   一、激趣导入   课堂上,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想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为此,我找了一些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观看课文视频,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三、精读课文   在学习课文中,我主要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让学生体会李丽有礼貌、诚恳,林园园找借口、不愿意。抓住课文中的两个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让学生仿照句式说句子。让学生体会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最后进行对话表演。   四、小小练笔   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句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想对林园园说的话。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有的学生想对林园园说,你快点把绿铅笔借给李丽画树叶和小草,同学们才会喜欢你。   随着年级的递增,课文也越来越长。这既考验着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也考验着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我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相信会发现教学中的乐趣。 4.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5.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其中在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全盘否定一个人。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记住蓝色的树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通过先说清故事,再体会人物心理的办法,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到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林园园又为什么会惭愧的脸红,而且在拓展部分,也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只有大多数同学说到,有少数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因为讲述课文走的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两条路线,因此,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机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过渡顺畅,升华自然的境界。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