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菜园小记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0-26 02:11

菜园小记围绕菜园依次记叙了哪些相关内容

抗战时期,与众多向往光明、想为国家民族的解放贡献一份力量的热血青年一样,吴伯箫也历尽艰苦,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延安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很困难的。为了抗战的胜利,党中央、毛主席适时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号召大家开展“大生产运动”,战胜物质困难。从党中央的领导人,到普通的战士和工作人员,都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吴伯箫是这段生活的亲历者,《菜园小记》描述的,就是当年自己亲身参加劳动的故事。
作者围绕菜园记叙了:菜园里果蔬花卉种类,菜园的布局,开垦菜园的缘由,以及它们为了种好菜做得工作。由于种菜背后的收获,产生的对国家的殷切希望,田园乐趣等


菜园小记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园小记吴伯萧课后题答案结合文章内容和语言风格,说说本文反应了延安军民怎样的精神外貌 - ...... 《菜园小记》是吴伯箫散文中的精心之作.这篇作品的创作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本文语言富有特色.准确生动,绚丽多彩. 动词叠字,生动形象,富有色彩美,还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反映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伟大号召的巨大作用,表现了延安军民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菜园小记吴伯萧课后题答案说说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我们也觉得沾了自然条件的光,…决心要把菜地种好管好 - ...... 林黛玉和贾宝玉
读吴伯萧的《菜园小记》有感 八百字左右 急用啊 - ...... 说起我最爱看的书,那当然要数吴伯箫的《菜园小记》了.那朴素的菜园散放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素淡的蔬菜清香,沁人心脾.每当暮春中午,作者踩着畦垄,在煦暖的阳光照耀下浑身舒畅…… 读着《菜园小记》里一些优美的语句,想像着那...
下面摘自吴伯箫《菜园小记》中的一段话,读后请完成一道题目. 这段文字的写法叫什么写法? - ...... 排比


求:初中3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3-4单元中考题

还有《谈生命》的练习,可是这里面写不下了,你加我QQ吧,我发给你:122759213

《藤野先生》《白杨礼赞》语段阅读题
http://www.sz.hledu.net/szjyj32/ReadNews.asp?NewsID=229

[一]、阅读《藤野先生》回答下列问题:

一、阅读(1-2)段,回答: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怎样的作用?

2、选文中下面几句分别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简析:

⑴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

⑵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3、作者在两段选文中写了三件事表现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请写出这三件事。

4、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上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有什么联系?

5、本文在刻画“清国留学生”的“标致”时,没有采用工笔细描的笔法,而是采用了带有夸张趣味的 式笔法。

6、本文刻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目的在于批判他们那种 的颓废思想。

7、解释词语

“除下帽来”的“除”: “标致”在文中的意思:

8、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例,填在横线上

⑴运用成语,表示不学无术者之多:

⑵连用动词,勾勒“留学生”之丑态:

⑶妙用比喻,活画“留学生”之丑形:

⑷巧用反语,表示作者嘲讽,厌恶之情:

9、“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交代了什么?有何用意?

10、概括选文的内容。

1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的意思: “这样”指

二、阅读6-23段,回答:

1、选文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中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如何?作者对他做了哪些描写?

3、文中15段“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这样”指代什么?

4、“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5、文中的“实物”指的是什么?藤野先生的这句语给作者以怎样的教益?

6、“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用功”和“任性”各表现在什么上?

7、20段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23段第一句“我很难”的原因是什么?

9、概括归纳选文的内容。

10、对于画解剖图,藤野先生要求鲁迅怎样做?

三、阅读24-32段,回答:

1、概括选文的内容,并分别概括上文的两件事。

2、分别写出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29段开头一句“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其时正值日俄战争……便是这一句”在文中属插叙,它有什么作用?

5、“日本报纸上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受了他的影响”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我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旁边加了一个圈。”插入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7、在看电影事件中作者共写到哪几种中国人?讲堂中的“我”和电影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8、“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中的“他们”指什么人?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对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

9、填空:

⑴“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一句中的“何尝”一词的作用是 。“酒醉似的”描写了看客们的

心理,“呜呼,无法可想”说明 ,这一慨叹的深刻含义是

⑵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那时那地“是指 ;“意见”是指 ;“变化”是指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

思想。

10、作者觉得欢呼声“特别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这里面是八年级的参考http://www.jz23.jzedu.cn/bobo/Article_Class2.asp?ClassID=52
http://www.jz23.jzedu.cn/bobo/Article_Index.asp这里面有很多,分年级的
http://www.xinyuwen.com/


《菜园小记》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菜园的种菜生活为线索,有层次地展开记叙、描写、抒情。
全文12段,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可爱的小菜园
这部分又分两层。
1、 种花好,种菜更好(1~2段)
从种花好谈起,自然引入“种菜更好”。种花可观赏,种菜可食用,在特定情况下,“种菜更好”。以“花”衬“菜”。于是自然地想起在延安蓝家坪的菜园。
2、 花果丛中的小菜园(3~7段)
“说是菜园,其实是果园”,满园果茂花艳。“说的菜园,是就园里的隙地开辟的。果树是围屏,草花是篱笆,中间是菜畦。”环境优美,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水源便利。
菜园的自然条件这么优越,这是大自然的优惠,但是还需要人来利用,靠人勤劳的双手来创造财富。于是,大家“下决心地把菜地种好,管好。”这就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写种菜过程。
第二部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这部分又分两层。
1、 种菜劳动,田园之乐无穷(8~10段)
劳动的艰辛:积肥、学经验、管理(劳动量,“一亩园,十亩田”)
劳动的乐趣:看见新芽茁壮成长,经人带来希望;暮春中午去中耕,看看中耕过的菜畦,令人心旷神怡;夏天月夜,浇完地后,休憩闲谈,疲劳顿消。
2、 种菜劳动,丰收之乐无穷(11~12段)
“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有几种蔬菜在竞绿争肥的。”冬季无菜,但红红的辣椒干,“一直挂到新年”。
全文以菜园种菜为线索,有层次地进行记叙、描写和抒情。落笔于菜园,着眼于写人,菜园的美,是人们的辛勤劳动所创造;菜园的乐,是劳动的人们所感受的特有的乐。这种美与乐,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延安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乐观奋发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
作者给本文题为“菜园小记”,处处在“小”字上作文章,却反映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无尽的美的享受。
1、小中寄深情
作者对菜园无处不爱,无事不爱,无物不爱;花可爱,果可爱,地可爱,小石窠泉流可爱,阳光月光可爱,那菜苗与果实更可爱,而劳动最可爱。作者虽然很少直接抒情,但字字句句,无不饱含着浓浓的情。
2、小中寓至理
本文以延安大生产运动为大背景,但却从一个小小的菜园落笔,从写种菜小事中寄寓深刻的道理。如文章的第6段写“大家都在工作、学习、战斗的空隙里种菜”,把“十边”都种上了,“机关、学校、部队吃的蔬菜差不多都能自给。”从种菜小事入笔,反映了大生产运动的意义,仿佛让我们看到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的场面,感受到大生产运动的勃勃生机。
又如作者写种菜施肥、松土、整畦、下种等过程,不仅指出这些活劳动量大,而且还从看不见蔬菜的“影子”议论到很实在的“希望”。这样,从种菜劳动入笔,反映了耕耘与收获。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大生产运动的深刻认识,并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3、小中求真乐
种菜是很普通的事,种菜过程是由许多琐碎的小事组成,但作者却从中得到真正的乐趣。全文处处写得充满乐趣,那美丽的菜园景色,令人赏心悦目自不必说,就是艰苦的种菜劳动,也写得充满乐趣。一切都是那么平常、细小,只有精神高尚的人才能有这种以劳动为乐、以苦为乐的体会。
4、小中求真美
全文所写,无处不美,无物不美,无事不美。小小的菜园,花美、树美、草美、果美、水美、苗美、菜最美。作者以浓墨重彩,把普通的小小的菜园描绘得花团锦簇,色彩缤纷,把艰苦的劳动描写得充满情趣与乐趣,总的体现了延安人的劳动美、生活美和情操美,也就是延安精神之美。
由于作者对“小”写得具体、细致、精彩,所以,“大”就体现得非常鲜明突出。作者就是通过对小小菜园许多 “小”事的描写,反映了鲜明而突出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乐观。

《菜园小记》练习题
一、生字注音:
1、姹( )紫嫣( )红 2、甬( )道
3、木槿( ) 4、绛( )紫
5、菜畦( ) 6、石窠( )
7、清冽( ) 8、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 )我缨
9、矍( )铄( ) 10、掐( )尖
11、腌( )渍( ) 12、间隙( )
13、菜羹( ) 14、抽薹( )
15、和煦( ) 16、芫( )荽( )
17、汲( )水 18、涔涔( )
二、词语释义:
姹紫嫣红——
泼辣——
矍铄——
斑斓——
三、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并简要说说其作用。
1、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珍珠。

2、“夜雨剪韭菜”,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3、菜园里总是有几种蔬菜在竞绿争肥的。

4、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这个和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

5、杏是水杏,桃是毛桃,海棠是垂垂联珠,又是一番繁盛景象。

6、看看苗间得稀还是稠,中耕得深还是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

四、在括号中标明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我们经营的那一处,三面是果树,一面是山坡,地形长方,面积约二三分。( )
2、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 )
3、那年蔬菜丰收。韭菜割了三茬,最后吃了薹下韭(跟莲下藕一样,那是以老来嫩有名的),掐了韭花。( )
4、草花里边长得最繁茂最泼辣的是波斯菊。这种花开得稠,有绛紫的,有银白的,一层一层,散发着浓郁的异香,也开得时间长,能装点整个秋天。( )
五、阅读理解:
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还是稠,中耕得深还是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啰啰,一边在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薹,白菜在卷心,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1.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得最恰当的是( )
A.中午间苗,夜晚谈话 B.暮春劳动,夏夜谈话
C.昆虫鸣叫,蔬菜丰收 D.菜园劳动,泉边小憩
2.这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用曲线在文中标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3.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加点词“一切”指的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4.对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点词语“真正的田园乐趣”理解最恰当的是
A.劳动中能吸烟、谈心、赏景。
B.劳动中非常愉悦。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
D.和平宁静、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的乐趣。

《谈生命》练习


一、选择题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挟(jiā)卷 喧(xuān)闹 覆(fù)压 绯(fēi)红
B.怡(yí)悦 丛莽(mǎng) 枭(xiāo)鸟 芳馨(xīng)
C.朔(shuò)风 荫(yìn)蔽 云翳(yì) 巉(chán)岩
D.惊骇(hài) 清吟(yíng) 休憩(qì) 卑(bēi)微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泄千里 呻吟 消融 如盖浓阴
B.悬岩峭壁 洪涛 奔腾 幽花芳草
C.心平气和 羞怯 浑浊 庄严灿烂
D.叶落归根 屏息 飘翔 穿枝拂叶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快乐虽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B.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C.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流……
D.他遇着骄傲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
4.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5.“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
(1)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语段后问题。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B关于生命和生命的意义,原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但作者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在说理方法上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许多句子不乏深刻的比喻象征意义,如“平沙斜阳芳草里,看到了夹岸桃花”,就使人感受到生命晚景的瑰丽。
D本文结构严谨,开合自如,行文上非常注意前后照应,如结尾一段中说“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第一段对江流入海过程的叙写完全照应。
E本文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又说“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这些看似与本文积极乐观的主题不太和谐的略带宿命和伤感的文字,应作正话反说理解。
4.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5.文中画线句“生命又像……”省略了一段话,请联系上下文思考.推断:
(1)“生命又像”什么?生命又像 。
(2)围绕这一比喻可以写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生命像……”开头,写几句话(30—50字),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文中的比喻和上题中推断的比喻除外)
答案:
一、
1.C
2.A
3.B
4.D(生命的“渺小卑微”和生命的“痛苦美丽”没有因果联系。)
5.(1)“风暴”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2)本题系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与道理吻合即可。
二、
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角度,引出了下文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1)“大海”作为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顶点,“黑暗”表示生命的终结。
(2)生命是一种过程,生生不息是自然规律,显示了“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希望人们能承受更多的与生命相生相伴的快乐与苦恼,用以构筑一生的完美。
3.A B
4.C
5.(1)一棵小树(或一粒种子)
(2)本题是探究式阅读的考查,所答内容应与下列例句相近。例句:它在生长中伴随着快乐和痛苦。春天抽叶开花,夏天浓荫结果,秋天叶色绯红,冬天落叶归根。或:既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又经历风吹雨打,酷暑严寒。
6.本题答案为开放性的。写出贴切比喻;围绕比喻想象;表达贴切。

还是《谈生命》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悬崖峭壁,□□□层沙积土,□□□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歌唱,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6.在文中□□□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挟卷着 冲倒了 穿过了 B.冲倒了 挟卷着 穿过了
C.穿过了 冲倒了 挟卷着 D.挟卷着 穿过了 冲倒了
7.根据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心平气和: 。
8.画线句“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中,“新生的力量”指 。
9.对本段的写作意图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B. 解释生命是什么并说明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C.阐明生命发展过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D. 要求人们珍惜并感谢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的生命。
10.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联系作者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棵小树,以此揭示生命生长.壮大和衰老的历程。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表现了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的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但却有几分惆怅和虚无。
C.“破壳出来”“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消融了,归化了”这些语句喻示了人的生命历程。
D.选段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6.C(此题凭借每一选项中的第一个词语即可作出正确判断。首先,江流不可能“挟卷着”悬崖峭壁;其次,“曲折地”“冲倒了”不通;“曲折地”只有和“穿过了”搭配。)
7.形容波平浪静。(看上文:“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这里写江流波涛汹涌;“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才”“一泻千里”表明江流由激荡转为直泻而下,波峰浪谷消失了。)
8.指雨水。(注意上文的“暴风雨”.“大雨”.“雨过天晴”,可以想到四处的雨水注入江中。)
9. B
10.“一江春水”侧重于阐明生命的力量(或生命的美好),“一棵小树”则侧重于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而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11.B


菜园小记的作品评价

抗战时期,与众多向往光明、想为国家民族的解放贡献一份力量的热血青年一样,吴伯箫也历尽艰苦,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延安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很困难的。为了抗战的胜利,党中央、毛主席适时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号召大家开展“大生产运动”,战胜物质困难。从党中央的领导人,到普通的战士和工作人员,都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吴伯箫是这段生活的亲历者,《菜园小记》描述的,就是当年自己亲身参加劳动的故事。《菜园小记》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散文热”当中,但绝不是一篇赶时髦的追风之作。人们知道,1959—1961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三年困难时期”。那时物质生活条件也出现了严重困难。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号召大家共同奋斗,战胜这临时的困难。《菜园小记》发表在这时候,也有回忆历史,激励人们继承光荣传统,发奋努力,迎接新胜利的目的。《菜园小记》是吴伯箫散文中的精心之作。这篇作品的创作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吴伯箫说 :“……我在延安生活了八年 ,度过了我青年的后期。我热爱延安 ,把延安看作革命的故乡。我对延安的一切 :延河、宝塔、小米、窑洞、开荒、纺线、一道学习、工作战斗的同志们……都有极为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离开延安就像离开家乡 ,想念延安就像想念母亲……”写延安、写延安生活的精神风貌 ,是他由来已久的愿望。作品写于 1 961年 ,当时我国正处于暂时困难时期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人民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应该怎样克服眼前的困难呢 ?作者想到了延安的革命传统、延安的革命精神 ,通过作品激励人们把一切困难置之度外 ,以苦为乐 ,以苦为荣 ,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 ,渡过难关。作品把读者引向崇高的思想境界 ,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精神食量。 这篇散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包括《记一辆纺车》在内的“延安”系列的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对于过去的回忆,有的是对历史的感喟和咏叹;有的是打捞某种历史记忆,以便后人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有的是情系历史,缅怀过去,怀念过去某段美好的时光;有的是在历史的追忆中告诉人们继承某种传统,学习和发扬某种精神……就这篇散文来说,作家所写的十多年前在延安时期的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40年代的延安,由于国民党当局的经济封锁,物资严重匮乏,工作生活条件非常简陋,困难严重。为了克服困难,解放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进行生产自救。作家笔下的菜园实际上就是当年大生产时期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生产自救活动的成果。就是这样大大小小的菜园帮助人们度过了最严重的困难时期。这篇散文创作于1961年,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作家写作这篇散文回忆过去,就是为了鼓励人们像延安时代那样,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眼前遇到的严重困难,并且坚信只要坚强起来,积极努力,勇敢地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战胜它。这篇散文的语言非常值得品位。首先,优美的语言具有诗情画意。文章中不仅十分注意遣词造句,而且非常善于调动色彩词语,精心描绘如诗的画面,给人以非常鲜明的视觉印象。其次,多引用民谚、俗语和古代典籍。这些引用既增加了文章的情趣,又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再次,语言十分简洁精练。如“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作家只用4个字,就点出了观赏菜园的最佳时间。可见作家写作惜墨如金。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