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狄指的是哪个民族 戎狄简单介绍
1、戎狄这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华夏和后来的吐蕃人所同化。
2、在历史的河流中,民族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促进,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融合了诸多周边民族,“戎狄”也是这样。
3、“戎狄”是“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周朝时主要分布在华夏的西方和北方地区,秦汉以后,多数西羌人逐渐被华夏和后来的吐蕃人所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戎狄是现在哪个民族
现在已经没有戎狄人了,已经完全消亡了;部分后裔融于了华夏族,就是现在的汉族前身。戎狄蛮夷是我国古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少数民族,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
“蛮、夷、戎、狄”是先秦时期我国的华夏统治者对于周边其他民族的称谓。不过这些称谓在开始只是一种泛称,指的是与华夏中原地区相比的远方族类,并没有后来的歧视和侮辱性的含义。而且这些称谓比较笼统和模糊,与具体方位的联系也是不固定的,如在古文献中,不仅有东夷之称,而且还有西夷、南夷、北夷等名称。古本《竹书纪年》说“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后来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对华夏的威胁日益严重,“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华夏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感也逐渐强烈,夷夏之间开始划出了明确的界限,“蛮、夷、戎、狄”的称谓也逐步被赋予了歧视和侮辱性的内容。
戎狄的读音
戎狄的读音:[róng dí]释义: 解释为“戎翟”。古代民族名。【拓展】1、戎狄是先秦时期华夏部落对中国北方、西北等地部落的统称。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戎狄的称谓最早来自周代。2、先秦时期居民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族称之为戎、狄、蛮、夷。不少戎、狄、蛮、夷和华夏错杂在一起的。
戎狄怎么读
问题一:戎狄乘隙怎么读 戎 狄 乘 隙róng dí chéng xì
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于是使得戎狄(旧指我国北方的民族)趁机而入,祸害中国。
问题二:戎狄的北狄 北狄的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北狄是古代华夏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狄作族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这是中原诸夏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进入战国,他们有一部分当胡人南下后已融入胡人之中,成为匈奴的重要来源之一。 《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整个春秋时期的狄与戎,都与炎黄集团,有相当深的渊源关系。《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潜夫论・志氏姓》说:“隗姓赤狄,姓白狄,此皆太古之姓。”隗姓为鬼方之姓,赤狄隗姓不仅说明与鬼方有渊源关系,而且王国维先生还断言他们是西周初唐叔受封时所得“怀姓九宗”的后裔。赤狄中有潞氏,是赤狄的强部之一,《志氏姓》又记述这一支为姓封于路的后裔;潞氏灭亡之前的执政者名舒,《世本・姓氏篇》秦嘉谟辑本说:“潞,周文王第十七子侯之后,氏于国,潞有舒,出于姬姓。”为祝融八姓之一,姬为周王族姓,赤狄中也有祝融集团及姬姓王族支庶的苗裔。白狄姓,《世本》记作“姓”,注解者又疑是姬姓之误,究竟何者正确,如今很难定论,一般认为姓比较可靠。既是“太古之姓”,由来已很古远。白狄中有一支叫鲜虞,曾建立中山国。杜预《春秋释例》说:“鲜虞中山,白狄,姬姓。”《春秋谷梁传集解》的作者范宁与杜预同属东晋人,他也说,“鲜虞,姬姓,白狄也”。到唐代,杨士勋《疏》说,范宁《集解》引自“《世本》之文”。但东汉时应劭的《风俗通义・姓氏篇》认为鲜于,,虞,,是箕子的的后裔,属于子姓。《鲜于璜碑》也说鲜于“为箕子之苗裔”。姬姓、子姓为周及商王族之姓,可能是鲜虞华化以后出于攀附的说法,也可能鲜虞所建中山国的统治才出于姬姓或子姓。长狄,按《国语》与《孔子家语》的记载为漆姓,《史记・孔子世家》及《说苑・家语辨物》说厘姓。或谓漆为涞的误写,涞与厘同音,长狄应是厘姓。传说与姓族说明春秋时的北狄与西戎在族类方面比较接近。考古文化也可与这种情况相印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今河套、阴山以南及燕山以南的广大地区,都属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在龙山文化时期,又属不同地区的龙山文化。到了青铜时代,除燕山以南今北京市北部及长城沿线河北北部的一些地方有夏家店上层文化分布,说明山戎人已南达这些地区,其它如阴山河套以南,今山西中部与北部,河北中部与北部以及陕北、河套等地区的游牧民族青铜文化,虽有一定的地区差别,但共同的特点占优势,并且受商周青铜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从上述传说,姓族及考古文化的面貌与内涵推测,春秋时的北狄源出于商周时期的鬼方、猃狁,属于羌戎族系。他们南面与诸夏往来,接受商周及春秋时期诸夏的文化影响,他们固然不断华化,也有一些诸夏贵族与人众融入其中,成为北狄的一种来源。另一方面,阴山以北的青铜文化具有明显的商文化影响,而且与陕北、山西、河北等地的戎狄青铜文化有较多的共同因素,说明春秋时的北狄与山戎、东胡及阴山以北的胡人也存在交往和彼此吸收的关系。战国时胡人南下,陕北、山西、河北等地的赤狄。白狄应有相当多的部分已被同化于胡人之中。因此,春秋时的北狄与胡人、东胡族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胡人起源于阴山以北,东胡人起源于大兴安岭山原,与羌戎起源于陇山地区不同;联系在于鬼方、猃狁及春秋时的北狄,有相当多的部落融化于胡人之中,成为胡人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阴山以北,新石器时代分布着以细石器为特征的诸文化。细石......>>
问题三: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出自诗经哪一篇 宫 原文:
宫有,实实枚枚。赫赫姜,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衡,白牡刚。牺尊将将,毛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译文 宫庙深闭真是静谧,殿堂阔大结构紧密。名声赫赫圣母姜,她的德性端正专一。上帝给她特别福泽,痛苦灾害没有经历。怀胎满月而不延迟,于是生出始祖后稷。上帝赐他许多福气。降下糜子谷子种,还有豆麦各种谷米。荫庇普天之下邦国,让那人民学习农艺。种下谷子糜子满野,种下水稻黑遍地。拥有天下这片沃土,将那大禹余绪承继。 后稷那位后代嫡孙,正是我们先君太王。他迁居到岐山山阳,从此开始翦灭殷商。发展及至文王武王,来将太王传统发扬。接受天命实行征伐,殷郊牧野摆开战场。不要分心不要犯错,上帝监督保你吉祥。治服敌方殷商军队,能够完成大功一项。于是成王说道:“叔父,您诸子中择立其长,封于鲁地快快前往,要去努力扩土开疆,作为周室藩辅屏障。” 因此命其号为鲁公,封为诸侯王畿之东。赐他大片山川田地,并把小国作为附庸。他是周公后代嫡孙,他是庄公之子僖公。载着龙旗前去祭祀,六缰柔软手中轻控。春秋两祭都不懈怠,献享祀祖一心庄重。上帝在天辉煌英明,始祖后稷伟大光荣。神位前供赤色全牛,敬请前来吃喝享用,降下吉祥幸福重重。这位伟大先祖周公,让你享福大有神通。 秋天祭祀命名为尝,夏天给牛设置栏杠。雄牛色白小牛色红,献祭酒尊碰击锵锵。烧烤小猪熬煮肉汤,盛入笾豆装满大房。万舞规模浩浩荡荡,孝孙总有吉庆祯祥。让你炽盛而又兴旺,让你长寿无灾无恙。保卫王朝东方国土,鲁国实为诸侯之长。山不缺损也不崩溃,水不震激也不动荡。有上中下三寿比并,犹如巍峨峰峦山冈。 鲁公战车有一千乘,矛饰红缨弓扎绿绳,两矛两弓以备交锋。鲁公步兵有三万人,头盔镶贝红线缀缝,众多军队一层一层。戎族狄族我将痛击,楚国徐国我将严惩,没人胆敢与我抗衡。 让你兴旺而又炽盛,让你长寿富贵同在。白发变黄背有鱼纹,寿命都能长如泰岱。让你康健而又强壮,让你高寿年至耆艾。过了万岁再加千岁,活到高寿不受损害。 泰山真是高大森严,鲁国视为境内天险。拥有两山龟山蒙山,疆土直到东方极边。延伸已接海畔附庸,淮夷都来盟会谒见。他们无不相率服从,这是鲁侯功业所建。 据有两山那凫那绎,抚定徐戎旧居之地。延伸直到海边......>>
问题四:戎狄的西戎 戎的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西戎则是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所有非华夏各族的泛称。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西戎人建立的国家。应劭《风俗通义》说:“戎者,凶也。”古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诗经》中常有周朝与西戎战争的史诗,比如“赫赫南仲,薄伐西戎。”夏朝时称西戎为昆仑、析支、渠搜等。《史记.匈奴列传》记秦穆公时有西戎八国,即绵诸(今甘肃东部);绲戎(今甘肃东部);翟、之戎(今陕西北部);岐山、梁山(今陕西韩城与洛川之间);泾水、漆水以北有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大荔(今陕西大荔东);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甘宁交界处);朐衍(今宁夏盐池一带)。皆位于陇山(今宁夏六盘山)附近。又载“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周平王二十一年,秦文公击败西戎,“于是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西羌是隶属于西戎的别支,从事牧羊,《说文》称:“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风俗通义》也说:“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故‘羌’从羊、人,因以为号。”西戎文化中陶器的主要特征是铲足鬲,单耳罐与双耳罐。《史记・秦本纪》中曾记载许多与西戎族相关的来往或交战记录,如:“申骆重婚,西戎皆服”;“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据古书记载,戎狄多为“披发左衽”。《左传》说姜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生活习惯、礼俗、语言的差异,把戎狄和华夏区分开来。但戎人中有姜姓、姬姓之戎,显然他们和周人本为同族,只是出于历史或文化的原因,使他们分道扬镳。也就是说,姜姓之戎和姬姓之戎应该是被戎狄所同化的华夏族裔。尽管戎狄和华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但这对彼此交往并无太大妨碍,如周王曾娶狄女为后,晋献公、文公都娶戎族女子为妻。
问题五:《诗》之所谓“戎狄是膺 荆舒是惩 ”,信哉是言也翻译 北狄西戎受到打击,荆舒两国遭到重创,那些蛮族无人再敢与我们鲁国相抗。(其中句子里的“膺”和“惩”,都是攻击的意思;“莫我敢承”则是宾语前置,就是“莫敢承我”的意思)
问题六:戎狄夷蛮 在秦以前,中原地区的王朝(夏、商、周)将四邻的民族称为戎狄夷蛮。
戎指西戎,在现在的西北一带。
狄指北狄,在现在的内蒙,河北,山西一带。
夷指东夷,在现在的安徽山东江苏一带。
蛮指南蛮,在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
问题七:戎读什么,组什么词 组词:兵戎。投笔从戎。戎装。戎马、御戎
戎 róng
古代兵器的总称。
军队,军事: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
古代称兵车:御戎。
大:戎功。
称(方言,音如“农”):“戎有良翰”。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问题八:以没其身 的 没 怎么读 应该读mo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