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马铁山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1-03 15:26

拉马克学说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比较

两种学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对于进化这一命题,基本的问题只有两个:“变与不变”、“假如变,那么如何变”.在前一个问题上,拉马克和达尔文的回答是一致的,但对于后一个问题却出现了分歧,也就是说两人对改变的机制所做出的解释不相同.下面从细节上分析相同点与不同点.
两位学者的结论都来自于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和综合,从而我们可以断言,他们的结论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1799年,拉马克在他的“无脊椎动物”课程学年开场白中仍然表明物种不变,这种思想观点是从植物学家de Jussieu和林奈学派沿袭而来的.但随后拉马克于1800年5月11日的讲演中展示了他的进化学说,其中已经包含了他的著作《动物哲学》(1809)的基本要点.有不少研究拉马克的历史学者往往掩卷自问是什么新的发现促使拉马克在1800年接受了这种新观点.据Burk Hardt(1977)研究:拉马克在18世纪90年代末期,他的好友Bruguiere去世后接管了巴黎博物馆的软体动物部分的收藏.当他开始研究这些既包括化石又有近代软体动物的收藏品时,发现不少贻贝和其它海洋软体动物的现存种和化石种很相似.在许多情况下确实可以将早期的化石和较近的第三纪地层的化石按历史年代自现代种开始排成序列.在资料相当完整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排成几乎不间断的种系谱.[5]正是这方面的研究,坚定了他的进化思想.在环球航行时,达尔文在生物和地质方面的研究留下了内容丰富的旅行日记.达尔文在1837年环球航行结束时,其进化思想就已经初步形成,但他出于对科学的认真态度而不轻率的下结论,坚持继续占有大量的事实资料,研究了家养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种系发生与绝灭、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以及自然选择学说的难点等等(从《物种起源》中可以看见极其丰富的事例).直到1859年,他收到生物学家华莱士与他的想法一致的论文时,才同意出版了《物种起源》.
早在16世纪,文艺复兴后人们出于对于自然科学的渴求,就已经开始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形态学和分类学、古生物化石和地质学方面,积累了相当程度的事实材料.到达尔文时代,在大量的事实材料面前,物种可变的命题已经无可辩驳了.但对于变异的机制和进化的动力,两人分歧明显.在这个问题上,两人唯一的一点相同之处仅在于,达尔文对“获得性状遗传”持中立态度:他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中明确提到“习性和器官使用和不使用的效果”[1].
拉马克认识到了变异的普遍性,但否认了变异的随机性:“拉马克认为引起进化演变的首要原因是谋求更加复杂化(完善)的天赋.‘在相继产生各种各样的动物时,自然从最不完善或最简单的开始,以最完善的结束,这样就使得动物的结构逐渐变得更加复杂.’这种趋向于更加复杂化的倾向来自于‘上帝所赋予的权力’.”[5]可以看到拉马克把变异认为是定向的、出于某种需要而发生的.达尔文则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中写到:“相似的变异发生在不相似的条件下,而不相似的变异发生在相同条件下……不定向变异比起定向变异,是在改变了条件下的更普通的结果”.他还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中写到:“个体差异是指同一父母的后代中出现的许多微小差异……个体差异十分重要,而其常常是能够遗传的……经验最丰富的博物学者也会惊奇地感到变异的事例如此的多……”.[1]可以看到,达尔文除了认识到变异的普遍性之外,已经在变异的随机性(不定向)方面有了很深的认识,相比之下拉马克的认识就要显得局限了.
达尔文和拉马克都看到了环境对于生物进化的作用,但对于进化过程中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的细节上,以及生物本身的作用,达尔文与拉马克的观点却不相同.“拉马克认为引起进化演变的第二个原因是生物对环境的特殊条件做出反应的能力.拉马克说过,如果趋向于完善的内在冲动是进化的唯一原因,那么就只会有一条笔直的序列引向完善.然而在自然界中我们遇到的却是在种与属中各式各样的特殊适应,并不是笔直的序列.拉马克认为这是由于动物必须永远与其环境取得全面协调的缘故,当这种协调遭到破坏时,动物就通过它的行为来重新建立协调关系.”[5]可以看到拉马克认为环境变化是进化的起因,但主要原因还在于生物自身的需求:一种趋于完善的需求.让我们来看看达尔文的说法,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中:“生活条件以两种方式发生作用变异,作用于整个机制或作用于某个部分……外界条件的性质和生物本身性质相比,在决定每一变异的特殊类型上,其重要性居于次……不可遗传的变异无关紧要,但是能够遗传的结构上的差异……重要性不可估量”.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中:“这种变异似乎是独立于生活条件之外的……对于物种是无用的……原种与变种……能够用中间连锁把任意两个类型连接……变种很兴旺并超过了亲种,它就会被看为物种,而亲种被列为变种……也许会被取而代之”.[1]此外还提到了物种改变破坏了生物分布,从而改变了环境并影响了竞争条件.显然达尔文的观念是把变异与环境分开来看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和拉马克在进化机制上的根本区别:拉马克认为环境及其变化在顺序上居先,它们在生物中产生需求与活动,而后出现适应性变异;达尔文则认为首先是随机的变异,然后才是环境的有次序的活动(自然选择);变异并不是由环境直接或间接引起的.
对于进化的动力(或机制),两人的分歧就更大了.拉马克学说中的基本要点是认为进化的内在动力是“满足需求的努力改变了动物个体的行为与结构”,“某个部分实属必要的新需求的形成确实促成了该部分的存在,这种存在正是为了满足新需求而努力的结果”.(《动物学哲学》)[5]关于器官用进废退的观点自古有之,拉马克对这一观点给予了更加严密的生理学解释:在每一个尚未超过发育限度的动物中,任何一个器官使用的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就会使那个器官逐渐加强,发展和扩充,而且还会按使用时间的长短成比例地增强其上述能力,这样的器官如果长期不用就会不知不觉地被削弱和被破坏,日益降低其能力,直至最后消失.[4]另一方面,对于获得性状的遗传:由于动物族类长期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条件影响的结果,也就是由于长久使用(或长期废而不用)某一器官的结果,使得动物个体获得或失去的每一种性状都通过繁殖传给由此产生的新个体,只要所获得的性状变化对雌雄两性都是相同的,或者对凡是生产幼仔的动物都是相同的”(《动物学哲学》).[4]拉马克没有谈过新获得的性状是通过什么机制而遗传的,而对拉马克进化模式的详细分析表明这模式是极其复杂的,但他回避了最主要的难点却有失严谨.相比之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体系就显得十分完整,而且他在《物种起源》中并不回避可能对他的学说有害的争议,他十分自豪地称他的《物种起源》为“一部长篇争论”,全书论证了两个问题:“物种是可变的,进而生物是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由第一个问题可以明确得到“共同祖先学说”,而这时拉马克所忽略的;第二个问题阐述的就是“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同时达尔文还提到了学说的三个难点:第一是缺少过渡型化石;第二是自然选择的时间漫长对应地球的年龄问题;第三个最致命的困难是当时没有合理的遗传机理来解释自然选择.但通过百年以来的研究,三个困难都被很好的解释了.
在著名的长颈鹿例子中,拉马克是这么解释长颈鹿的长颈由来的:长颈鹿的祖先经常伸长了脖子去吃树高处的叶子,脖子受到了锻炼,变长了(用进废退),而这一点可以遗传并得到加强,因此其后代就要比父母的脖子长一些(获得性状遗传),经过一代又一代,长颈鹿脖子就越来越长.然而在达尔文看来,长颈的由来,并不是用进废退的结果,而是因为长颈鹿的祖先当中本来就有较长脖子和较短脖子的变异(过度繁殖,变异来源),在环境发生变化或食物稀少时,脖子长的因为能够吃到较高处的树叶子而有了生存优势,脖子短的因为食物少而被逐渐淘汰(生存斗争),一代又一代选择的结果,使得长脖子的性状在群体中扩散开来,进而产生了长颈鹿这个新的物种(适者生存).


达尔文与拉马克进化论异同

1、概念不同进化论(英文:theory of evolution)并非什么演化都是进化,进化论,是以史为鉴,要找出生命生存规律和发展方向的系统性的科学理论,是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一种假说。拉马克学说,生物学理论。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思想,大胆鲜明地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学说。可以说,是他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唯物主义的生物进化的理论。2、要点不同达尔文进化论:达尔文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以上三点,即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基因学的诞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拉马克学说:早在古希腊就有过陆地动物是从鱼类进化而来的思想。尤其是随着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掠夺资源和扩大市场,组织了许多探险队和科学考察队。由于这些探险和科学考察,人类关于动植物和它们生活条件的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地质学、古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特别是细胞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3、内容不同达尔文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1)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的物种是从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这一点,如今早已被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观察、实验所证实,甚至在实验室、野外都可以直接观察到新物种的产生。所以,这是一个科学事实,其可靠程度跟“地球是圆的”、“物质由原子组成”一样。在今天,除了少数由于宗教信仰狂热而无视事实的人,实际上已无生物学家否认生物进化的事实。(2)共同祖先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分子生物学发现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生物化学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最终证实了达尔文这一远见卓识。所以,这也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科学事实。(3)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自然选择的存在,是已被无数观察和实验所证实的,这也是一个科学事实。(4)渐变论:生物进化的步调是渐变式的,它是一个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累积微小的优势变异的逐渐改进的过程,而不是跃变式的。这是达尔文进化论中较有争议的部分。拉马克学说:拉马克学说(Lamarckism)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关于生物进化的系统看法。主要内容如下。(1)认为地球有悠长的历史,决非像特创论者所说的那样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地球表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不断的逐渐的变化。(2)认为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有本质的区别;生命存在于生物体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之中;低级生物类型可以不断地由非生命物质自然发生出来;植物和动物虽有重大的区别,但都有共同的基本特征;生命即运动,运动表现在各方面,既表现在生物体内液体的流动,也表现在生物体的吸收养料和排出废物;生命是连续的、变化的、发展的。(3)认为物种之间是连续的,没有确定的界限,物种只有相对的稳定性;物种在外界条件影响下能发生变异,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出现就是物种变异的例证;古代物种是现代物种的直接祖先,物种一般不会消灭;动物界普遍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则不常有。(4)认为生物进化的动力,一是生物天生具有向上发展的倾向,这是生物向上发展的原因;二是环境条件的变化,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引起生物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异,环境条件变化的大小,决定着生物发生变异的程度;环境条件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5)认为在植物和低等动物,环境的改变引起功能的改变,功能的改变引起结构的改变;而在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环境的改变先引起生活需要的改变,生活需要的改变又引起习性的改变,新习性的发生和加强,引起身体结构的变化;凡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发达进化,而经常不用的器官就会萎缩退化(即用进废退),这些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即获得性遗传),这样经过一代代的积累,就会形成生物的新类型。(6)认为无论植物或动物,都按一定的自然顺序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化是树状的,即不但向上发展,而且向各个方面发展;人类大概由高级猿类发展而来。拉马克学说历史上曾在科学界发生过重大影响,为以后生物进化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拉马克对进化原因的解释过于简单化。“生物天生地具有向上发展的倾向”缺乏物质基础;“环境改变必然引起生物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异”也缺乏事实根据;“器官用进废退”在当代是可能的,但这种后天获得的性状,如不影响到遗传物质,是根本不能遗传给后代的。(7)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拉马克支持生物进化多元论,生物有多个的祖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达尔文进化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拉马克学说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