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苏轼)原文及翻译
中秋月 苏轼 系列: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词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 (1)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赏析 这首小词 ,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 ,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 」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 」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 ,「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 」的意思,是抒「 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古诗《中秋月》苏轼
阳关曲·中秋月【作者】苏轼【朝代】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赏析: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中秋月张祜翻译
张祜所作的中秋月翻译有:碧落中的桂树含蓄婉约,清秋是它最美的季节等。原文节选: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全文翻译:碧落中的桂树含蓄婉约,清秋是它最美的季节。每年只有几个好天气的晚上,才能看到月光万里长空,倏忽明亮。在偏僻的边境行走,路途漫长,到达高城也更加耗时。人世间的爱恋和感情,无论身在何处,总是难以割舍。赏析:这首诗写的是秋夜中所见所思。第一句“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描绘了秋夜中的一片美好景色,极为传神。其余三句则通过描写远方的繁华与孤寂,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亲友和故乡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而深刻。整首诗婉约而清新,既有风骨,又富含隐秘哀愁。作者简介:1、张祜(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2、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4、其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但略显不够清新生动;吟咏的题材相当丰富(这里面包括众多寺庙的题作和有关各种乐器及鸟禽的诗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