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扶风歌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1-08 07:28

扶风歌赏析

这首诗作者采用乐府旧题写作,充分反映途中的艰辛情状和胸间的忠愤,慷慨悲凉。《文选》李善注,这首诗以四句为一解,合九解成一篇。首解四句写登程。下笔就写“朝发”、“暮宿”,是记实,也见出受命北去时行程的迅急:早晨刚出都城北门——广莫门,日暮已到了大河之北、丹水的发源地——丹水山,进入并州境内。这里,诗人用夸张笔法渲染出行色的匆忙,也透露了他急于赴国难的心情。接着写出自己两手所持的是像古代繁弱、龙渊那样的名弓宝剑;而“弯”(开弓)、“挥”两个富动态性的词,既说明他是行进在“胡寇塞路”的险境之中,随时都需要用武,也足以显现出作者一往无前的英武气概。次解写恋阙心情。作者年轻时(作诗时也只三十六岁)正处西晋初期的安定阶段,在繁华的洛阳城里,他也曾有过诗酒从容、文友会聚的一段优游生活。洛阳城里巍峨的宫阙,是过去国家安定隆盛的标志,也是他前阶段优游生活的见证。自经变乱,现在已到了“国已不国”的地步。往事成尘,归来无日。这使他心情上不能不有所留恋,在行动上也就表现为“顾瞻”长“望”。望中最瞩目的是宫阙,是“俯仰御飞轩”。这句意思应是说,宫中廊宇高低,远望宛如急行中车辆的起伏。作者心目中,这时已经把静态中的宫中廊宇和身边行进中车辆的动态混而为一了。抚今思昔,不自禁“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三解写途中小憩。京都已落在遥远的后方,现在系马、解鞍的所在是荒寂的高山头、长松下,入耳的只有秋末的烈烈悲风和泠泠涧流的声响。这四句用了音韵谐协的偶句,着力烘染出一幅秋山穷旅图。四解写小憩中的心情。与熟悉的京都和那里的人挥手长辞了,黯然无言,惟余哽咽。甚至空中的浮云也凝定不流,飞鸟也回旋不去。耳目所接,竟如天地万物都在助人兴悲。后两句写境,却更增强情的抒发。五解继写一时心中所想。这时心头萦绕不去的是离家日远,前路茫茫,境地险恶,存亡未卜。在这穷荒山林中,慷慨激昂,也是徒然,只有抱膝独坐,思绪紊乱,五内如焚。这是作者胸怀、心情的真实表白。六解写当前困境。身处穷林,惟与麋鹿、猿猴为伍。资粮乏绝,无以充饥。看看麋鹿、猿猴还有野草、山果果腹,可以游戏自得,实在令人自叹不如。经此映衬,愈见出人的困窘不堪。这解和四解一样,都叠用两个“我”字,产生了对面倾诉的亲切感。七解写困境中的自慰、自奋。作者深知重任在身,不容_徨,终于重提辔缰,号召部下继续前行;同时,也在绝岩中,聊自吟咏舒啸,稍畅胸怀。他的重行振作,是由于在所承受的传统思想中找到了若干支撑力量:自己当前的处境,正是古人也曾慨叹的“世衰道微”的时世;孔子在陈绝粮,就曾对弟子子路说过“君子固穷”的话,何况是我辈。他精神上终于获得了宽解。八解是在自慰、自奋之余,又作转折,写出内心的隐忧:历史上曾有过李陵对匈奴以少击众,最后势穷力屈,过期不得归来,被迫降敌的事。李陵在降敌前也是尽忠竭力了,降敌后亦常怀归志,但汉武帝却不予谅解,反而杀了他的母弟妻子。现在朝廷多事,不暇外顾,自己孤悬一方,后援难继,困窘之情亦与李陵相去不远,不能不对未来抱忧兴叹。九解是全篇的结尾,也是乐府常见的结束形式。但在此篇,却不是单纯的套用。从上文所写,可见作者前途艰危正多,路也正长,有如他所要歌唱的曲子一样悲而且长。哀怨深沉,实在不忍、也无心重陈了。重陈,只是使自己、也使听者心伤而已。全诗风格悲壮,语调苍凉,感情真挚,用语简练,鲜明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全篇九解,一气贯注;逐解换韵,声情激越。既多侧面地表现了辞家赴难、身处穷窘、忠愤填膺的作者的完整形象,也真实地反映他所处的时乱世危、朝廷不振、凶荒满目的现实环境,有着史的价值。全诗辞旨愀怆悲壮,千载之下,感人犹深。

扶风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魏晋·刘琨《扶风歌》 扶风歌 南山石嵬嵬。 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 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 松树窃自悲。 斧锯截是松。 松树东西摧。 特作四轮车。 载至洛阳宫。 观者莫不叹。 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 公输与鲁班。 被之用丹漆。 熏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 今为宫殿梁。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刘琨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刘琨 澡身事珠戒。非是学金丹。月磴时横枕。云崖宿解鞍。梵宇调心易。禅庭数息难。石涧水流静。山牕叶去寒。君思北阙驾。我惜东都冠。翻愁夜钟尽。同志不盘桓。——隋代·江总《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简徐祭酒周尚书幷同游羣》 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简徐祭酒周尚书幷同游羣 澡身事珠戒。 非是学金丹。 月磴时横枕。 云崖宿解鞍。 梵宇调心易。 禅庭数息难。 石涧水流静。 山牕叶去寒。 君思北阙驾。 我惜东都冠。 翻愁夜钟尽。 同志不盘桓。祀典昭洁。我礼莫违。八簋充室。六龙解騑。神宫肃肃。灵寝微微。嘉荐既飨。景福攸归。至德光被。洪祚载辉。——南北朝·沈约《梁宗庙登歌 七》 梁宗庙登歌 七 祀典昭洁。 我礼莫违。 八簋充室。 六龙解騑。 神宫肃肃。 灵寝微微。 嘉荐既飨。 景福攸归。 至德光被。 洪祚载辉。皇矣帝烈。大哉兴圣。奄有四方。受天明命。居上不怠。临下惟敬。举无諐则。动无失正。物从其本。人遂其性。昭播九功。肃齐八柄。宽以惠下。德以为政。三趾晨仪。重轮夕映。栈壑忘阻。梯山匪敻。如曰有恒。与天无竟。载陈金石。式流舞咏。咸英韶夏。于兹比盛。——南北朝·沈约《梁大壮大观舞歌 大观舞歌》 梁大壮大观舞歌 大观舞歌 南北朝沈约 展开阅读全文∨ 皇矣帝烈。 大哉兴圣。 奄有四方。 受天明命。 居上不怠。 临下惟敬。 举无諐则。 动无失正。 物从其本。 人遂其性。 昭播九功。 肃齐八柄。 宽以惠下。 德以为政。 三趾晨仪。 重轮夕映。 栈壑忘阻。 梯山匪敻。 如曰有恒。 与天无竟。 载陈金石。 式流舞咏。 咸英韶夏。 于兹比盛。 ▲


扶风歌原文作者 扶风歌原文作者是谁

1、《扶风歌》是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创作的一首诗。

2、原文:

昨辞金华殿。今次鴈门县。

寝卧握秦戈。栖息抱越箭。

忍悲别亲知。行泣随征传。

寒烟空徘徊。朝日乍舒卷。

3、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北)人,出身贫寒。元嘉十六年(439年),为了谋求官职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到江州任刺史。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因刘义庆病逝而失职在家闲居,历任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大明五年(461年),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后晋安王刘子勋与宋明帝争夺皇位,刘子顼举兵响应,兵败,鲍照也为乱军所杀。擅长七言歌行,语言劲健,感情充沛,形象鲜明,发展了七言诗歌,对唐代李白、高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影响。今存《鲍参军集》。


扶风歌的作者简介

刘琨(271-318)西晋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省无极县东北)人。他出身于大官僚家庭,少年时即以雄豪著名,好老庄之学。晋怀帝时他出任并州刺史,愍帝时拜大将军,官至司空。曾多次和刘聪、石勒作战,失败后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谋划讨伐石勒共扶晋室,不料竟被段匹磾所杀。他是一个贵族阶级的爱国者,他的理想是匡扶晋室。在外族入侵的情况下,辗转于北方抗敌。但由于他“素豪奢,嗜声色”,并且“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晋书·刘琨传》)所以在功业上没有什么建树。现在仅存三首诗。笔调清拔,风格悲壮,在晋诗中独具特色。 (彼时神州陆沉,衣冠胡尘,刘越石以部曲千人,内无可守之险,外无必救之援,独抗诸胡十载,如何可言功业无甚建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有云:“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谓刘琨有汉魏风骨,可惜生之太晚,未能并列建安诗坛,和曹刘一起横槊赋诗。刘琨诗“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为元氏所推崇。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