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圆月散文
东方日,夜更泠,十五圆月,山前隐隐。浮沉夜事空,银辉余光多盛喜,识得花下柳,轻若飘传,乘引嫦娥三春飞。云里探月,苦思量,时已去三更露,未见良人传征久!百合香玉,红颜未老,探花醉月更声漏,婉婷清风余曼曼。多消久,一声孤雁,凄凄寂寂,隐来去踪,君子逍遥,天地若衡平长久。旦旦誓誓,天涯转角,同尘随影千里慕!--题记
十五月的月亮格外的明亮,不需要任何灯光,武陵源深山里的轮廓清晰的呈现在我的眼皮底下,长长的夜空,一个声音远去了,就再听不到它动人的传奇了。活着竟也是人的一种奢侈啊,觉也不能睡太多了,不然时间马上会从梦里消逝,那不如醒着,没有网络,没有灯光,只有一轮明月伴随着我的心。岁月不绕人,一转眼到了中年,虽然说是人生最壮观的年华,可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特别是面对这样一轮圆圆的月亮光,依然如此的伤感。
为什么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愰然而过,小时候的我,经常跟在妈妈的身后,天上那一轮明月也跟着我的脚步在奔跑,连同脚底下那一个影子,我笑得多欢快,整个山村都有我稚嫩的笑声。就是在月亮的银光下,我看到了成长的小草是如此的盎然,绿油油,虽然听不到它们寂寞的发音,但能感觉月亮下,依然只是一个孤漠的影子。搬出一把用竹子做的凉床,放在院子里,我整个人趟在上面,背的下面是无数小草,上面是无数星星和月亮,数着天上的星星,成了在月亮下唯一可做的事。家乡有句谚语叫:“七子星,七七过,云里面钻,水里面过,看谁话得七道过,我话得七道过。”就用这样的家乡平声语调,睡在月亮下面,跟弟弟、妹妹们比赛,一口气说完七遍,谁的速度最快,谁就赢了,每天晚上一直说着这样好玩的谚语,成了小时候最特别的记忆。
零晨已三点,乡村里的人们都睡去,窗外听到一声凄厉的鸟叫,划破了整个宁静的山空,深山里夏夜清清凉凉,晚上必须还得盖上厚厚的被子。不能入睡,我想到了写诗词,想到孤独的夜空只有我一个人醒着,望着窗外格外明亮的光辉,想起古代人的智慧,他们高超思想智慧就像这明月的光辉,一直伴随我的思想旅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古诗词的语句又逐渐成为日常教给孩子的重要课程,尽管孩子未满三岁,对古体诗歌的喜爱甚至超过我,为什么古代诗歌不能延续,是因为我们已经完全将传统完全抛弃。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到那一场声势浩大的文革,摧毁的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了古文的书法写作,没有了文言文的语言的交谈,我们又怎能够进行着这样的古文化传承?
还好,孩子尚小,一切希望都可以寄托在他的身上,古文化学不好,我有愧于自己是一个传统血脉的炎黄子孙,真是冷冷清清,凄凄寂寂,一个时代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时代又给了一个人的创造奇迹。我的先生前天进一步考证屈原的出生地是在张家界大庸时,我也进一步知道了一个爱国大诗文化命脉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屈原的诗歌还配有乐曲,一种唱的形式传承下来;而到了我们现代人的手里,光光的只剩下一些文字,如果不去细细读,不去细细看,又怎能理解那一个时代的词语所表达的涵义呢?翻译是没有用的,我们这些简体语言本身就没有语体语感,完全让诗歌本身失去了美色与完真境界,一定是要原汁原味的古文撰写与原汁原味的古文传唱。
我一边想用古代人的诗词格式与韵律来写一首诗词,虽然很容易把一首词写现来,可是发现我进入不了特定思想与语言框架中的境界,为什么不能进入境界?因为古人的时代与我现在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耳边响起的是古琴音阶,说的是古语,唱法与唱调都是有特定的时代传唱。而我所处的时候,耳边听到的全都是交响曲和一些现代美声唱法,于是,我抛弃了有着框架的固体诗词词牌,我只在我的境界中寻找着这个月色夜晚的伤情伤感。
人进步入中年,思想的成熟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每当我的黑夜就这样要溜走的时候,我只有抓住它,一次次的等待着思想与灵感的进入,我岂能拒绝夜晚的享受呢?入句很快,我进入了特色的语言之中,朦朦胧胧中这一切仿佛来得太快了,快到无法让自己喘息,多么美好的童年,再到青春时期,所有的梦想期望在慢慢的实现了,可总是随着时间的逝去,曾经的美好再也无法重现在生活里。
人总是一个矛盾体,原本期望的一切总是太高,当无法到达的时候,又茫然失顿;古时候的人什么都没有,哪怕是屋里最明亮的灯光,都是不可能奢侈的享受,可他们就是一本正经的学习文化,一本正经的在油灯下用毛笔写诗词,画画。
古代原汁原味的文化特色没有了,我要一本正经的学习,要一本正经的撰写,诗歌与诗词永远都是我们读得懂的语言,一定有着它最优美,最崇高的思想境界。如果现代诗歌是读不懂,证明那不是诗歌,证明那不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所要的精神营养品。没有人再干扰我纯清的内心世界,眼前一缕银光的照耀再一次将我带入李清照所处的时代;我必须追求这崇高精神境界,在语言语句中要下狠功夫,哪怕是一个字,也必须精益求精,写完这首诗词的时候,将近用了一个小时,两段格式完全不同,看起来很短,可是要达到语言优美、顺口,又要达到思想上的高度,是非常的不容易。
熟睡,写作完成,有一种非常的满足感,虽然没能完完全全用古代词牌来写,但是这就是我脱离词牌后,需要的一种新创新,与时俱进,又不离不弃,一定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并创新!十五的月圆,心圆,事圆,诗词给了我们生命更高层次的精神面貌,而思想进一步提升了人生的崇美、崇高、崇真境界!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散文随笔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错的,走出室外却看到一颗偌大的银盘镶嵌在天空中。我原以为这个中秋是见不到月亮了,更别说圆月了。嗨,天公还真是赏脸,十六的晚上一轮娇好的月亮却捧了出来。
由于终日阴雨,终日阴濛濛的天,太阳已是有近一个星期不曾见面了。不曾想,月亮倒还先出来了。
我驻足在室外良久,遥看那天际里的美月。风儿已悄悄地躲藏起来,夜静得很。由于太过于静和冷清,似乎在外面能感受到丝丝的凉意,仿佛月亮撒下的不是光亮,而是微微的寒凉与寥廓。而在寥廓的天地间却有一淡淡的黄色,这种黄色沾染了树木、房屋、田间、河流。这时我已开始察觉月亮周围有几圈犹如彩虹般闪烁着的.光环,光环和月亮都微蒙着一层微黄的光晕。在光环和月亮的周围却又大块大块云彩,云彩并不很洁白,好像是画家画的棉花一不小心都泼润了些轻淡的墨汁了。星聊聊几颗却都亮得耀眼,它们和月亮总是隔海相望,互慰彼此,竞远遥思。
浩渺的天际,无际的遐想总是让人神往。可外面寂寥清冷,又有几人会像我一样举头邀明月的?有,不多。我看到是月亮的圆,人们那些游子们,那些浪迹天涯漂泊在外的人却只为阖家的团圆。一一也许他们现在都沆浸在热情洋溢的谈话中,互诉离别之情;他们都聚在屋里享受屋里的温嗳和彼此的温嗳一一他们都厌恶了冷清。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家家户户都团圆,不为看那月儿圆,只为阖家都团圆。千里归乡探母亲,万里回家看儿孙。路上踊跃千万军,千万条路啊千万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