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所写的南蛮是现在什么地方?
简单地说,就是历史上的南中地区,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
诸葛亮平定孟获,南中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并且不超出此地域。因为小说中最后一战借兵的乌戈国,在蜀国的版图南中附近(今缅甸北部疆土)。国王兀突骨。
在南中地区生活着以彝族为主的众多民族。唐朝时期,南中地区出现南诏国。宋朝时期,南中地区有大理国。
以下为具体故事,可以看出地域跨度其实没有想像的那么大。
一擒一纵
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假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诸葛亮也不勉强他,爽朗地放他回去了。
二擒二纵
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回去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孔明听后爽朗的大笑说那你准备好了在来吧。便放他回去孟获被释放以后,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不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乖乖被活捉了。
三擒三纵
孟获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借机杀了孔明。 孔明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
当夜,孟获带三万兵冲入军中要捉孔明,进帐才知上当,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魏延、王平、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泸水。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四擒四纵
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牌丁兵赤身裸体,涂着鬼脸,披头散发,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待时机。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五擒五纵
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孔明。孟获当然不服,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孔明又放了他。
六擒六纵
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蜀军已到洞前。孟获大惊,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
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计捉了祝融氏,用她换回了张嶷、马忠二将。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手里摇着铃铛,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去。孔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怪兽,占了孟获的银坑洞。
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七擒七纵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像这样又放又捉,一次又一次,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打心底里敬服。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重新归蜀汉控制。
《三国》中说的“ 南蛮”指哪儿?
先秦时期居于我国南部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南蛮」。他们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称呼。夏朝时称卉服岛夷、有苗、三苗、和夷、裸国;商时有荆蛮、庸、濮、蜀、髳、微、越;周朝时称荆蛮、荆越、扬越、百越、闽、庸、百濮、巴、蜀、僬侥。南蛮的民族成分相当复杂,大体可分为百越、百濮与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百濮族系分布于今湖南、贵州一带,巴蜀族系分布于今四川、重庆一带。现今南方的少数民族大多由南蛮民族演变而来。指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
南蛮是什么意思?
“南蛮之地”都被人认为是偏僻、落后、愚昧的代称,而古时中国对地理的划分是按方位进行的,称中原、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这是一种地理特点,因此他们认为南蛮并不是贬义。“荒蛮”的山水不等同于草木不长的穷山恶水,从文化的视角来说,“蛮荒”实际上是一种没有遭受过人类破坏的纯自然形态,是一种原生态领域的深厚大美。扩展资料“南蛮”一词在古时泛指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随着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扩张和影响,随着中原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和地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融合,“南蛮”的地理区域实际上已经囊括了整个东南亚。而“南蛮文化”是数千年以来中国地区及其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民俗宗教地理生态等各种历史元素演绎的结果,因此,“南蛮文化”的内容广泛、内涵丰富、蕴含厚重、概念独特,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远古的楚辞,中古的古文运动和唐诗宋词,近古的理学,无不显示出南蛮文化的无穷魅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蛮
南蛮之地是什么意思?
“南蛮之地”泛指古中国中原区域对以南的区域,古中国南方的地区,长江以南的地方,即如今南方一带。古中国的南方并不像如中原繁华,且不适合大面积开垦耕种粮食,由于南方一带群山环绕,野生动物富饶,所以“南蛮之地”的“蛮子”多以狩猎、打渔等方式生存。由于当时南方农业的落后与人口的稀少,所以古时惩罚罪犯与贪官的“发放边疆、流放”一罚中,发往“南蛮”也是选项之内。扩展资料:早在秦朝以前,中原部落把长江中下游以南各部落统称为"越"或“百越”。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百越即是指江浙沪、广东、广西一带的原住民部落。江浙沪一带是“吴越”,福建一带是“闽越”,广东一带是“南越”,广西一带是“骆越”(雒越)。雒越是现在京、壮、侗等现今广西及越南各族的祖先。而吴越、闽越、南越等部落则主要成为后世汉族的祖先。百濮分布于百越之西北部、楚国之西南部,即今重庆南部、四川南部、贵州、云南等地。"百濮"最早见于中原史籍记载的是《尚书·牧誓》, 曾参加周武王“伐纣”会盟。濮族与庸、蜀、羌、髳、微、卢、彭等族群一起参加周武王牧野誓师讨伐商纣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蛮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