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经历了哪些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经历了恢复发展、加速发展、积极发展、大力发展四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5年5月第一次全教会召开,高等教育处于拨乱反正、恢复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1985年以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从第—次全教会召开及《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至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为探索改革、加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找准了重点和关键。从1993年2月至1999年6月第三次全教会召开,为深化改革、积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注重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体制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从第三次全教会召开和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至今,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改革、大力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和发展,拉近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距离,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观的转变,加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教育改革有哪些方面
教育改革主要包括教学观念的更新、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的改革等。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各级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使是以人为本,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婴幼儿与少儿,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都各有不同规律。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教授曾对教育改革作过如下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2021年3月2日,2021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热词榜出炉,教育改革位居第七位。2022全国两会调查结果出炉,教育改革关注度位居第七位。 在教育改革的研究文献中,有许多术语是交替使用的,我们经常见到的有变革、改革、革新、改进、革命等。从这一界定中,首先教育改革是以教育现状的变化为判定标准的,无论我们在理论上,思想上有多么美好的构想,如果不引起教育实际现状的变化,都不能称之为教育改革。其次教育改革是以有意义的转变为标志的,也就是说,教育改革有着显见的具体效应或结果,意味着教育的最初状态与以后状态的明显不同。再次教育变革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所表达的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变化与改变,而不必然地是一种进步或改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学生的和谐幸福,教育改革的瓶颈其实就是文凭这张薄纸,站的高一点来看,捅破这张薄纸,教育改革就会有很大收获。学校教育垄断是学校对学生的剥削,学生除了学校教育以外还应该有自我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学校教育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其次是培养人才,再者就是培养精英。教育改革应该主要围绕着教师、教材和考题的改革,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考题才是教育之本。学校教育的方式不仅要注重实用,还要注重理论,更要注重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