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桃花源文言文翻译
导语:《再游桃花源》作者袁中道,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再游桃花源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朔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译文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①明日:第二天。 ②踞:蹲坐 ③泊:停泊 ④弥:更加 ⑤可:大约 ⑥溯:逆流而上 袁中道的《再游桃花源》美在哪里: 〔1〕环境优美(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 〔2〕险峻(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 〔3〕幽深(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桃花源记》与《再游桃花源》的对比: 《再游桃花源》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 《桃花源记寄托》了作者一种政治理想: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安宁。 袁中道 (1570—1623)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 袁中道的名句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袁中道《夜泉》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袁中道《夜泉》 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江行道中》 天霁。——袁中道《江行道中》 晨起登舟,入沙市。——袁中道《江行道中》 午间,黑云满江,斜风细雨大作。——袁中道《江行道中》 予推篷四顾:天然一幅烟江幛子!——袁中道《江行道中》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袁中道《游青溪记》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袁中道《游青溪记》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袁中道《游青溪记》 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袁中道《游青溪记》 夜雪大作。——袁中道《江行道中》 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袁中道《江行道中》 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袁中道《江行道中》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袁中道《江行道中》 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袁中道《江行道中》
游桃花源记的翻译
袁宏道《游桃花源记》翻译如下: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可能是一个景点名)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
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袁宏道《游桃花源记》的原文如下: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
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
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朔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相关延展: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亦号六休。生于公元1568年,逝世于公元1610年。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明代文学家,提倡:“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势也。”认为好的文章“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倾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因出生于湖广公安,故文学流派称“公安派”,亦称“公安体”。
袁宏道徜徉于山水之间,写了很多游记,其中《游桃源记》是描写湖南山水的游记。有《由河洑山至桃源县》、《由渌罗山至桃源洞》、和《由水溪至水心崖》三篇文章组成。文章独抒灵性,见人见景,情景熔铸,意境幽微,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