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将相和教学设计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1-15 22:14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   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廉颇    教学准备:   战国末期七国草图,录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推敲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过渡句、段打好基础   2、学习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才智超群,不胃强暴,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精神   4、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查阅资料。3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将相和》,一起把课题念一下。生齐读课题:13、《将相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呢,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认认真真地去预习了这一课,同时呢,也可以上网去查寻一些有关将相和的资料。今天,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请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上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二、揭题、审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分   1、课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看出什么?   2、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我们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下,想象一下这个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    三、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24分   1、推敲小标题,联系课文第3小节,朗读你发现了什么?(任务难,看出蔺相如才智超群)小结学法:联系上下文   2、听录音第8小节   要求:边听边想,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把你认为最能反映蔺相如品质的句子划出来。(言行为主)   3、交流   出示重点句:   他理直气壮地说:“......”   (1)齐读,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可围绕“理直气壮”词提问(“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蔺相如骗回了和氏璧,为什么还理直气壮?)   (2)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说一说   (3)用“理直气壮”的语气读一读   (4)蔺相如要把璧撞碎,真会撞吗?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怎样?秦王会让他撞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5)、朗读   4、听录音第9节   出示重点句: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送蔺相如回国   (1)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后果会怎样?那蔺相如为什么还大大方方?对比秦王态度   ②重点段意思讨论   如果有诚意-先交城   不然无诚意-不交城   杀了我也没用不讲信用   得不到璧   (2)朗读指导   (3)小组方法,口答段意   (4)人物评论: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长处)    四、课堂练习。5分   1、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   2、用“之所以.....是因为......”联系第二个故事,进行说话训练   五、布置作业。6分   1《作业本》1、2、4   2、预习另外两个故事    板书:   学习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   2、联系上下文   以将相和,完璧归赵   蔺相如语言   {行动机智勇敢    教后感:   《将相和》一课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教师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课堂又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短短几分钟里,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弄清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抓人物言行描写,体会蔺相如、廉颇的精神品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抓人物言行描写,品味重点词句,了解人物形象。 2、 通过前两个故事的学习,概括出学习方法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机智勇敢和不畏强暴,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以及他们俩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品质。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了解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比较强,于是对自己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作了一些调整,主要是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方面的问题和学法的总结方面作了一下设计,难度加深一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将相和》这篇课文的大体内容,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讲了哪三个小故事? 二、学习“完璧归赵”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三个小故事,理清事情因果,品味人物的言行,了解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一个小故事,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1、 学生快速浏览第一部分内容; 2、 学生汇报; 3、 师点拨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读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 生:蔺相如智斗秦王的经过。 师:蔺相如是怎样智斗秦王的呢? (1) 学生自读找句子;(2)汇报;(3)随机出现三个句子: 句子一:蔺相如看这情形……让我指给你看。” 探究:璧真的有瑕吗?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表现了它的什么品质? 句子二:他理直气壮地说:“……撞碎在这柱子上。” 探究:a .“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怎样读出理直气壮? b.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 句子三: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大大方方”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三、学习“渑池之会” 1、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从这个故事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描写看出来的? (1)学生自学; (2)汇报; 出示句子:蔺相如说“…….跟你拼了!” 探究:秦赵两国是否打成了平局?(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四、总结前两个故事的学法 理因果→抓言行→悟品质 五、根据上面方法学习“负荆请罪”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汇报,老师随机出现汇报内容。 六、总结 师:学到这,我相信,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大局、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一定感染着每位学生,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国精神,以至于将相和好。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这三个小故事又有怎样的联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七、布置预习作业 板书设计: 将相和 蔺相如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和 ↓ ↓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不和 爱国 ↓ ↑ 廉颇 负荆请罪 和 (勇于改过)

《将相和》课文原文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下面是我整理的《将相和》课文原文,欢迎阅览。 《将相和》课文原文: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什么改的?

《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 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生字组词如下:1、召zhào(召集、召开、号召)2、臣chén(大臣、臣服、忠臣)3、议yì(会议、议论、不可思议)4、宫gōng(皇宫、宫殿、宫廷)5、献xiàn(奉献、献出、贡献)6、诺nuò(诺言、承诺、一诺千金)7、典diǎn(典礼、字典、典范)8、抄chāo(抄写、抄家、抄小路)9、罪zuì(犯罪、罪人、罪过)10、怯qiè(胆怯、怯场、怯弱)11、拒jù(拒绝、抗拒、拒之门外)12、荆jīng(荆条、紫荆花、负荆请罪)课文人物形象:1、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如: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见秦王绝口不提以璧换城,便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机智地要回和氏璧。然后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从他的语言和行动中可以看出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则可以看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2、廉颇: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就不敢妄动。他耿直爽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