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读难生字字音,掌握方城倏尔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步骤 :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一则新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1分钟)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quot;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 三、简介南宋观潮盛事和作者。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投影显示标题、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四、整体感知。 1.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录音、画面。 2.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雷霆A 、ting B.tin( )。②杨诚斋A、zai B.zhai( ) ③艨艟 A、mongtong B.mengchong()④如履平地 A、lu B.lu..( ) ⑤倏尔 A、shu3 B.shu1( )⑥一舸无迹 A、ge B.ke( ) ⑦善泅 A、qiu2 Bqiu3( ) ⑧僦赁A、jiu1 nin B.jiu Knin( ) ⑨罗绮 A、qi2 B.qi3…( )⑩鲸波 A、qiong B.jing( ) (2)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方其远出海门 A.当……时B.才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A.城市B.城墙 ③倏尔黄烟四起 A.忽然B.迅速 ④皆披发文身 A.画着文彩B.花纹 ⑤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A.江岸B.江的干流 ⑤珠翠罗绮溢目 A.映眼B.满眼 五、目标完成过程。 1.课文共四段,请概括每段的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 2.朗读并逐段翻译课文。 显示第一段文字,教师范读此段并指名翻译。 显示第二段文字,指定一小组齐声朗读后再指名翻译。 显示第三段文字,全班齐读后再指名翻译。 显示第四段文字,指名朗读翻译此段。 (备学生)如果学生翻译得不够准确,教师要指出并纠正,个别词语需要板书。 3.学生熟读课文。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A) 2.完成课后练习二。(B) 3、《掌握语文》(C) 七、说课精要:字词教学,除生字外,还要注意方城倏尔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词的教学。多练习诵读,预习时布置学生根据注解把文章译成白话文。 八、教学后记: 《观潮》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学习结构得当,语言精练的特点。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步骤 :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1分钟) 钱塘江潮这一自然奇观是一大胜景,古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也成了古今盛事。 我国古代的墨客词人多以钱塘大潮作描写对象,例如宋朝柳永著名的词《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云树绕(阝是)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周密的《观潮》则是用散文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作者是怎样写景记事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①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明确: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出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指名朗读第二段 4.讨论以下问题。 ①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明确: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拥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②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彼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5.齐读第三段。 6.讨论: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明确: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更突出了勇士的绝技。 7.教师朗读第四段。 8.讨论:这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明确: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 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四、总结全文。 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群如潮,但在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借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 五、布置作业 。 1. 熟读课文。(A) 2.完成补充练习。(B) 3、投影练习显示:(C) 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六、说课精要: 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结构得当,语言精练,场面描写十分精彩是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对南宋时观潮活动不甚了解,会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可稍作介绍。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循续渐进地完成目标。 板书设计 : 观潮 海潮的雄伟壮观 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弄潮健儿英姿 观潮人众之多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②对悲剧式美丽的感性体验;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 2、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 ②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3、内化与迁移: 萃取、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 2、体验几次日落内容的不同所反映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1、品味和评价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转向人文思想表现的语言艺术。 2、分析文中对罗曼罗兰塑造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典故的使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歌曲、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我心永恒》 2、学生回顾刘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里关于村庄外景的描写内容;教师点出几个带“大”字的词语,引出西部旷远广博的特点。 3、教师抒情性导入:用课件播放大西北的旷远、辽阔、苍凉、岑寂、广漠、蛮荒……无不体现一个“大”字。大西北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有秦汉明月、千年关阙,有搅云长幡,有羌笛之怨。久远的丝绸之路、伟大的敦煌壁窟……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她特有的神秘,对人充满了诱惑。大多数人去到大西北,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朝圣的庄严。我们今天来学习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来体验大西北的日落,体验世间的“大美”。 4、用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 二、学生浏览课文,教师用课件展示课题。 三、学生谈课文主要写作内容,找出写日落的主体部分,完成段落划分(本文结构很清楚,学生不用教师指导,应该能轻松完成。如果有学生将第二部分分成三段,教师予以肯定)。 用课件展示段落划分 1、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落日印象。 2、第二部分(2—23节)分写三次落日。 3、第三部分(第24节)结束全篇,照应开头。 四、学生谈第一部分写作的必要性。 1、提出“世间有大美”,引出写作的主体,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备于与结尾照应。 2、师生讨论“我每年去一趟新疆”一句的作用。 ①写去的次数多,使得观察落日机会多、欣赏三次落日的体验才显得真实可信。 ②去的次数多,对大西北的体验才够深刻。这样落日与其它景物相比才有可能,与其它地区相比才有可能,“世间有大美”才有所依附。 五、研读第二部分师生互动过程: 1、师:写景最重要要注意什么? 生:抓住特征。 师:本文写日落抓住了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生:颜色、形态。 2、师: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三次日落在颜色和形态上的变化,比较有什么区别,完成后由两位同学分别就这两个方面发言(教师板书相应内容)。 生1:(颜色上)第一次 春联的红 第二次 灰白 → 血红 第三次 烧红了 → 热烈的红→ 炫目的红 生2:(形态上)第一次 勒勒车 第二次 硬币 → 一轮 第三次 躲在背后挥舞魔杖 3、请学生体会用“春联”来写红的效果。 生:体现出一种净化心灵的“静”(年冬的效果);更体现一种历史文化氛围。 4、体会“勒勒车”写形的表达效果。 生:体现出一种民族特色。 5、学生体会“硬币”的修辞效果。 生1:圆(教师适当评价)。 生2:写出一种苍白的感觉。与气氛相对应。 6、学生讨论“躲在背后挥舞魔杖”的修辞效果。 生1:变化多端。 生2:热烈、神奇。 生3:不可思议。 7、学生发言三次日落颜色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来的特点。教师总结。 三次对日落颜色形态的描写,体现出一个由静到动的过程。日落过程中有动与静的分别描写,也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体现(学生在文中划出相应内容)。 8、师:除了对日落的直接描写外,作者还写了什么内容来表现的? 生:侧面烘托;历史典故的渲染。 9、师:请一位学生读出文中侧面烘托的句子并简要分析作用(教师板书相应内容)。 生:第一次 惊呆了 第二次 遗忘 脸上的红光 第三次 惊骇 向红光走去 自己的卑微 10、师小结:三次落日,都有侧面的烘托,但我们并没有感到一丝的枯燥,原因是每次都有变化,而且体现出了一种由“旁观”到“向红光走去”的变化,这是落日对人的感染。三次落日,一次比一次热烈,一次比一次壮阔,由静态美到动态美,由“恍若梦境”的一瞬到“挥舞魔杖”让人倍感平庸的“惊世骇俗”,作者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又一幅奇幻的画面。 11、学生体会“向红光走去”的表达效果。 生:双关。既是事实上行走的方向的陈述,也是心灵上依附的表现。 12、师:“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面对三次落日,我们都被打动了,陶醉了。实际上,这样的落日,我们身边也有,天天都有。但是不是也像作者所写的这样,让人感觉到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呢? 学生讨论能否写出同样的落日,能写,如何写;不能写,为什么? 师:美之为美,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感觉到了它,更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心灵上理解了它,接受了它。课文三次写日落,在我们的视觉当中融进了其它一些东西,虚拟出一个现实与虚幻并存的世界,让你纵览古今,神游中外。积蓄在我们身心深处的情结一旦被激发出来,我们便感觉到美了。 13、师:实际上,真正让我们感觉西地平线上这三次落日伟大动人之处的原因,在于作者对历史、文化典故的回顾上。请学生回答文中三次落日引出的相关文化内容。 生:第一次:左公柳(左宗棠征西) 第二次:萨克斯曲《我心永恒》 罗曼罗兰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塑造 第三次:匈奴的外迁 成吉思汗(元朝的外扩) 14、点名读课文第5段提及“左公柳”的内容。体会抒情性的描写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结合古人“折柳”典故进行开放性的分析,答案不一,可集中在思乡、为民造福、文人的雅行等点上。) 15、师:大家一定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并为其主题曲《我心永恒》所打动。哪位同学说说这首曲子给你的感受? 生1:悲伤的感觉。 生2:死亡的气息。 生3:悲壮而又令人感伤。 师:也可以调过来说,“令人感伤又觉非常悲壮!” 六、课堂反馈:生字词的书写与解释。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1、生字词的理解。 2、描写一种自然景物。
八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新闻两则,仿写新闻两则,写一则校园小新闻,要求要有明确的新闻的格式,最好是写
我校举办法制手抄报作品展 近日,长兴第二实验小学举办了主题为:“我与父母共学法”手抄报作品展。自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以来,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法律法规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在活动中他们也积累了大量的法制常识、故事等素材。针对这一有利时机,学校及时组织学生与父母亲人共同学习法律知识并合作出刊一期法制专题小报,并组织评比选择优秀作品在橱窗展出。小报展出以后,吸引了许多前来观看的学生。一张张学生自己出版的生动美观的专题小报,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又一次学习了身边的法律。
求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需要背诵的所有文章和古诗,古文!100分!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目录
目 录
八年级语文(上)教学计划………… 2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刘大杰)……………… 3
2、周庄水韵(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4、*走进纽约(刘成章)……………
口语交际——摸拟旅游咨询 …………
写作——写一篇游记 …………………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 ………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许
基仁等)………………………………
6、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 …………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
…………………………………………
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
写作——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综合性学习——编一份手抄报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写作——写一篇议论文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一)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范进中举(吴敬梓)
15、*选举风波(秦文君)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
口语交际——开一次头脑风暴会
写作——缩写小说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齐默尔曼等)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口语交际——"小院士"科普讲座
写作——说明事理
综合性学习——环保小课题研究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
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
口语交际——古诗漫谈
写作--写一篇读后感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二)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7、 曹刿论战《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士(蒲松龄)
30、诗词五首
观刈麦(白居易)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口语交际--劝说
写作--改写《曹刿论战》
附录一 名著引读(三)
附录二 语法知识(二)
不知道哪个要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