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高考最牛作文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1-18 17:55

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满分作文

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如果把写 文章 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满分 作文 ,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满分作文1 人生不只有读书这一条路,但读书能让人生有更多不同的路。读书不为攀比,只为自己,为自己的未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读书固然并不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有很多人从小挖掘自己的艺术天赋,体育天赋,然后一直向这方面发展,也有人在学习生涯中途放弃,直接进入社会创业,工作。这些途径都能让自己找到自己未来的路,但却基本上是唯一的路。 读书虽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却是走向成功最便捷最轻松的途径,很多人认为读书很辛苦很无趣,殊不知那些在严寒酷暑中工作,在 职场 中拼搏的人们是多么渴望读书的时光。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密度大的国家中,读书和考试是检验一个人能力最公平的方式,既然无法改变现状,就应努力读书,创造更多人生的机会。 马云在回母校进行演讲的时候说过:“创业是一件很艰辛的事,个中滋味非常人所能体会,要想人生有一个不错的起点和平台,最有效的 方法 是努力读书,不要脑子一热放弃自己读书的机会去创业。”这段话出自一个通过创业的成功人士,他却激励学生努力读书,这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 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就业压力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要想不让自己被成千上万的人群埋没,要想未来有一个好的起点,就必须努力读书。读书不是为了老师,不是为了父母,而是为了自己,读书也并非为了和人攀比争高低,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了砥砺自我,获得知识。 读书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就是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拼搏、努力。如果不努力读书,人生的选择会变得寥寥无几,如果不读书,人生的乐趣也会变得平淡无奇。 只有用功读书,才能走出不平凡的路,只有努力,才能创造人生的更多选择。 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满分作文2 美丽的大草原,宽阔的海洋,奔跑的马群,甚至包括我们人类本身,这些都是我们的地球的母亲的杰作。现在的高楼大厦,新颖的服装,又都是我们人类的杰作。创造,多么好的一个字眼,因为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它,我们走向幸福。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首先,我们应学会创造幸福。拥有家庭,这个家庭就会创造和谐美满的幸福;拥有朋友,你就可以在朋友之间创造出互相信任而不是不互相信任;拥有老师,拥有了博学多识的幸福、骄傲,这难道不是人与人之间创造的幸福吗? 有些人认为什么事都是上天注定好的,包括机会,可有些人不这样认为,包括我,我就认为机会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 故事 :有一位农民要去国王那里去告他们地主的状,由于地主常常仗势欺人,就画了一幅地主欺负他的画,农民路过一片树林遇见一个出来打猎的人,那人问这位农民要去干什么,农民就把这幅画给了猎人看,猎人看了半天也看不懂,猎人就问什么意思,农民连忙向他解释,猎人说:“国王一定回帮主你的。”来到大殿后,那农民把画给了皇上,大臣都看不懂,皇上说:“我会替你做主的。”农民抬头一看,这人不是猎人吗!这难道不是创造出来的机会吗? 创造,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每个人都能,都会,因为创造,生活才会更美好。 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满分作文3 几年前,不知从何处看到过关于四个图形的讨论,围绕着哪一个才是与众不同的图形展开的。结论是不一样的,这四个图形都分别有其特殊之处,这说明,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而取决于人的创造,换一个角度去创造,亦或是更好的结局。 正如古罗马的一句 名言 说的那样:“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问题或一件事的处理方法并不是专一的。换一个角度去创造亦或是更好的结局。 对于刚刚步入正式 教育 体系的孩子们而言,他们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活泼,欢笑,对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但在学习生活中,却常常会遇到被老师指责的尴尬,原因是他们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与答案不符,难道就是错的吗?正值青春的孩子们正是其创造力发展的黄金阶段,过分的要求孩子们循规蹈矩,可能会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使孩子变的敢想而不敢行动,其实,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孩子非凡的创造力,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处理一件事的方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答案源于点点滴滴的探索和灵光一现的创造,既然这样,那么创造必将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无尽的可能,一代代人不懈的努力也将把我们生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崭新的变化,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民族将会在世界 文化 之林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国家也将在历史舞台中写下伟大的一页。答案属于过去,并指导现在,而未来属于创造! 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满分作文4 勃兰克斯的《人生》中体现绿四种不同的人生抉择:一是平庸的度过一生的时光,二是热衷于探索并乐此不疲的人生,三是渴望征服勇往直前的人生,四是释放自己,勇于创造的人生。 我欣赏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我喜欢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浪漫。我要像他们一样释放心灵,创造艺术。因为我不甘心平庸人生的风平浪静。;鸟语花香:我害怕探索人生的艰难险阻,我缺乏米开朗琪罗“愈痛苦,我愈快乐”的豪迈;我畏惧急流勇进,征服聂取得残酷,我缺乏成吉思汗那“杀死对方男人,抢夺别人女人”的霸气。 在喧嚣的尘世。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在其中释放自己的心灵,思维和肢体完全的放松。潜心创造自己内心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不理会尘世的华丽独享一份自己的欢乐。像刘禹锡一样屈居陋室却有“调素琴,阅金经”的别拘一格。学习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品格。像他一样身处尘世却能坚守他高尚的情操。 一棵孱弱的小草也能在暴风雨中坚守他那份土地。我要像他一样坚守自己心里的那份自由,发掘能心深处的思想。像曹雪芹举家食粥著红楼。创造它的艺术,永垂不朽。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隐居田间。虽然家徒四壁却常著文章自娱的,用《桃花源记》抒发希望,名垂青史。 自由创造的人生是快乐的,因为克服艰难困苦使他快乐的资本,面对寂寞是他创作的源泉。一个自由创造的生命,即使他消逝了,他也是含笑的,因为他的作品永驻我们的心间,他的思想永垂不朽。 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满分作文5 劳动,一个古老而又熟悉的字眼,众所叫知,劳动的含义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如果人类脱离劳动,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对此,我不敢设想。 世界上无数的发明成果皆由劳动创造。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创造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这句话充分道出了发明创造与劳动的直接关系。如果没有劳动,便没有发明与创造,那样人类社会将永远停留在原始、野蛮的古代社会,根本不会创造出现在如此灿烂辉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无数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些伟大的发明创造会凭空而来吗?绝对不可能。是由于爱迪生付出了艰辛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一项项发明才应运而生.文字的产生,使人类告别愚昧,一步步走向文明,而文字,也是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同样是在劳动中,人类发现了火,从此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吃到了烤熟的食物。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创造了美。”不错,劳动确实创造了美的世界,美的享受,美的感觉。我们现在拥有的美丽富饶、灿烂夺目的世界绝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有了劳动,人类才创造出了这个世界,才使这个世界迅速地改变着、发展着。 祖国的繁荣富强需要劳动,劳动是每个国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祖国的发展、进步,在劳动中创造,在创造中劳动吧! 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满分作文相关文章: ★ 2022满分作文800字高考十篇参考 ★ 最新2022高考满分作文800字10篇 ★ 2022届高考满分作文八百字五篇范文预测 ★ 2022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欣赏5篇预测 ★ 2022满分作文高考范文参考十篇 ★ 2022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参考10篇 ★ 2022高考经典满分作文7篇 ★ 2022高考满分作文800字精选5篇预测 ★ 2022高考满分作文精选范文【十篇】 ★ 2022年高考满分作文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满分作文

从 作文 的写作字数来分,作文可以分为限字作文和非限字作文。 教育 部的新课程标准在学生作文的字数上有了一定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写出非同寻常的好作文,必须要在“想”上下功夫。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满分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满分作文1 现在,有一种现象,中华 传统 文化 渐渐被忽视,而外来的 圣诞节 ,甚至比我们的传统节日更隆重。对于博大的中华文化我们没理由去拒绝,但绝不能死板地去学习,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不断去实践,更应该去创新。 中国几大古典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的王阳明,心学的创始人。曾经几时,他坚信着程朱理学,坚信着格物致知。直到他到竹林里格了七天的竹子,才对理学产生了怀疑。他坚信着经典,但也有自己的思考,于是就创立了心学。 在需要创新性人才的这个时代,仅仅去继承已有的文化,却不去创新是绝对不够的。为何在每一次世界级的竞赛中,中国学生表现突出;但到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中国人却是少之又少?这说明了中国缺少创新性人才,多的只是只会考试的机器,不懂得创新。先人的成功终究属于他们的智力劳动成果,如果我们光学习他们的成功,却不去创新,社会靠什么进步,人类凭什么进步? 东罗马帝国曾自信的以为只要继承先辈留下的制度就可长久立足于世界。直到被奥斯曼土耳其打败后,沉浸于自满的帝国才如梦初醒。故步自封,盲目守旧是帝国衰落的原因,而实践创新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原因。英法等欧洲国家为何会成为发达国家?因为他们不缺创新型人才,那些国家的人在学习了先人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全新的 方法 理解世界。 只知道盲目地去学习所谓的真理是绝对不够的,要敢于质疑权威。伽利略一生都致力于质疑权威,纠正错误的结论,提出正确的观点。他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是错误的,有人就认为伽利略是存心是给亚里士多德过不去,还有人认为亚里士多德一点也不聪明,错了那么多。但是至少人家去想了,况且科学就是一个新的理论战胜另一个旧的理论的过程。所以我们不用怕去犯错误,我们应在错误中成长,在成长中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使自己阅历更加丰富,头脑更加灵活,以至于能够创新。 有些人就会说了,只要创新不就得了,要啥继承?我们要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定没有我们的'好,该被淘汰了。但是,没有先人的基础我们是难以创新的。没有基础的创新等同于没有依据的瞎说。 所以继承与创新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任何一个都不行。在这个需要创新性人才的今天也许只有继承好经典,多思考,多留意生活才能脱颖而出,推动人类的进步。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满分作文2 “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因”指事物的继承关系,“革”指事物的创新变革。事物的转化过程,是在继承过程中有创新,创新过程中又不能离开继承。正所谓“可则因,否则革。” 杰出的画家兼诗人李可染曾经说过:“踏着前人的脚步前进,最佳结果也只是‘亚军’。”是啊!虽然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但是你继承的是否最好呢?没有任何的创新,只是一味地模仿怎么可能会成功呢? 继承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时,我们就应该要与时俱进,不能让创新在生活中消失,我们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在继承。我们应该秉持的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就拿日本来说,刚开始因遭受到了外国侵略势力的打击,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发现了国外许多先进的事物,开始在地底下偷偷的研究,整个国家开始发生了改变,他们对国外事物进行“仿造”,可他们并不会照搬照抄,一模一样,他们会选择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他们将国外好的东西学来,但是他们会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将其进行一系列的改变。因而,日本也就像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美国一样拥有了世界先进的核武器技术一样。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无论一味的追求创新或者是继承也是不合理的。就像邯郸学步里的主人公一样,他只知道去效仿别国走路的姿势,可最终结果却是,他们不但没有学会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反而还将本国的走路姿势也抛之脑后了,到了最后,他们只能爬着回去了。 从而可见,一味地追求继承也并不是什么好事啊!学会继承,我们是幸运的,在继承中,我们变得理智;学会创新,我们是幸福的,在创新中,我们变得清醒。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样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结果才可能会变成“冠军”。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满分作文3 在我们很多人看来,继承与创新是两条平行线。它们互不相交,两则始终处于泾渭分明,相互对峙的状态。然而,在现实中,我们需要继承,更需要在继承中创新。 继承是要有的,就像我们要一代代延续我们祖辈的习俗,文化。这种继承,在一定范围内限定了我们的思维。就好比,大人习惯于竖直切苹果。而一些年幼未经受教育的孩童,偏爱于横切苹果。就如同,我们的理念中,裙子高更鞋属于女性的,若男性穿上,那便会贻笑大方。曾读过一篇名叫《穿裙子的少年》的 文章 。文中讲述的是几个少年离家出走,从而来到一个全新的国都。在哪儿,男人都穿着裙子。当少年嘲笑那些当地人时,孰不知那些男人也笑话着他们。那些当地人甚至一味逼迫少年穿上裙子。在那些当地人的思维里,男人穿裙子是天经地义的事,相反若穿着裤子那便是怪物。当地人与少年所继承的文化不同,两则的习性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若我们摈弃继承,一味的发展,就会使文化垄断。那么,男人穿裙子等怪事也就比比皆是了。 在继承中创新,是延续和发展文化的基础。一个国家若只传承,不创新,那么便是时代的退步。一个停滞不前的国家,终会在时代的潮流中被淘汰,成为一段作为反面教材的历史。 往往一些伟人的发明与发现,都是以创新,幻想为基础。著名作家,凡尔纳被世人称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笔下的杰作——《海底两万里》更是对后人影响深远。书中幻想了许多东西。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都成为了现实。这些发明之所以能成为现实,基于一种创新,一种遐想。 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促进的。从古至今,一些理论的确凿皆是 总结 前人的思想,并以此有所创新。正如牛顿曾说:“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化学上,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就是通过一步步的传承与延伸。历史上的伟人,皆不能脱开前人的理论与知识,独创一门学术。他们都是先受时代影响,因前人思想的沉淀这一基础,才得以有了新的观念,独特的创新。 因此传承与创新皆是极为重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年轻的我们是新时代的主人。在这段漫长而又深远的征途中,我们又怎会缺席?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满分作文4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作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 经验 ,尝到了甜头。但是现在,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日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满分作文5 今年是辛亥革命_周年,在这个时候,回眸中国一路走来的历程,还是很有意义的。 当中国还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时候,以孙中山为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他们在借鉴外国革命的基础上,力主中国革命有所超越,以摒除外国资本主义初期带来的弊端。虽然他们的革命没有完全胜利,但这种打破思想桎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想,这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不管是民主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亦或是改革开放,都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才会成立,才能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 时至今日,在中国正在不断向前迈进的同时,学习各种 国学经典 ,又成为一股新的文化热潮。重要的是,在这些国学经典中,我们要学些什么,我们要继承什么,我们要发扬什么,我们要创新什么。很多国学经典是不变的真理,但在这些国学经典中,也不鲜有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而不是生搬硬套。对于学习经典,重要的不是学,而是用。弟子规、三字经张口便是,生活中却丝毫未见,这样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但你也要会在生活中用到。满脑袋之乎者也,满嘴的仁义道德,到头来未见真才实学,不得不说是十分可笑的。当继承已经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如何创新更是无从谈起。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当经典走进生活,创新便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了。 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继承,创新无从谈起;没有创新,继承也不过尔尔。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继承和创新,正是我们前进的路标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满分作文相关文章: ★ 高考2022年满分作文参考800字10篇 ★ 2022高考经典满分作文7篇 ★ 2022高考满分作文精选范文【十篇】 ★ 2022高考满分作文素材8篇 ★ 2022高考优秀作文参考10篇 ★ 2022年高考满分作文素材1000字参考 ★ 2022届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五篇】预测 ★ 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参考2022 ★ 2022高考优秀作文满分范文10篇 ★ 2022高考满分作文参考范文5篇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