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复旦大学跳楼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1-18 20:03

复旦历史学系42岁女教授去世,人生事业和生命到底哪个更重要?

一则“复旦42岁女教授病逝”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根据新闻报道,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材料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素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2月31日20时不幸辞世。这位刚刚年仅42岁的女教授,就这样在2017年的最后时刻匆匆离别了这个世界,遗憾地没能来得及看一眼新年的朝阳。事实上,近年来,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大学老师英年早逝的噩耗了:看到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司佳逝世,年仅42岁,曾师从周振鹤。2006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获得无数的学业成就和学术论文。司佳的突然离世,让我想到了同样是复旦大学教师的于娟,2011年4月19日因乳腺癌晚期,治疗无效,与世长辞,年仅33岁。在生命的临界点,于娟写了一本《此生未完成》,在书里她这样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校教师究竟压力有多大?在国内某名牌大学任职的青年教师赵芬表示,一学期她有好几个月处于生病的状态。白天要上课和处理各种杂事,晚上清静的时间,则要备课、读书、看材料和写论文,周末则会带个读书班,或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长期缺乏休息,也没什么时间锻炼,“一直都担心自己会过劳死。”根据腾讯教育与麦可思2014年8月完成的教师生存状况研究报告,在受访的高校教师中,约有八成表示实际工作中承受的压力较大(包含“非常有压力”和“有压力”两个选项)。其中本科教师反映压力较大的比例为84%,高职高专教师为79%。分析表明,在过去两年中,“个人财务状况”是造成高校教师压力大的首要来源,47%的本科教师和52%的高职高专教师都表示有经济压力。受访的本科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73%,高职高专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88%。其中,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本科、高职高专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2%和45%。除此之外,造成本科教师压力大的主要因素还包括“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46%)、“学校的制度和管理”(40%)。造成高职高专教师压力大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学校的制度和管理”(45%)和“工作量”(36%)。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相比,本科院校的科研要求和考核较为严格,来自科研或论文方面的要求对教师造成的压力较大。经济压力大,教学科研难以平衡,还要面对职称评定、奖金分配、项目审核、学术声望等各个方面可能会有的利益冲突,高校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长期熬夜,常年在高压下超负荷地工作,这些都是导致他们免疫力差、容易患病的原因。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被赋予了“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称号的大学教师更讲究“面子”,考虑的问题更多,压力和痛苦也就更难说出口。“社会地位越高、成就越大,越不会正视自己的问题。要么不承认,要么讳疾忌医,自己藏着、掖着、扛着。直到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采取极端措施后,大家才知道情况。”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说。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或因尊重教师个人隐私,或因较少给予教师人文关怀,也不能及时地发现教师的健康问题。据广东省教育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体力过度透支,教学科研双重压力造成精神紧张,广东省高校教师只有约10%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在剩下70%属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又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属重度亚健康,即处于疾病的边缘状态。谁来拯救心力交瘁的大学老师这些年来,很多本来应该是老年人才会有的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知识分子身上,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等,此外还有恶性肿瘤。而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年轻的老师往往认为自己年轻力壮,对身体状况很不注意,不仅很少运动,而且即使学校组织体检也有很多人不参加,结果等到发现有疾病时已经到了晚期,无法挽救了。据某医院高知、高干病区主任介绍,知识分子对健康的自我维护非常重要,起码要做到四点:一是合理调剂生活,吃饭、休息都要有规律;二是多做一些适合自身身体条件的运动,比如晨跑、健身等等;三是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四是要警惕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到医院检查。同时,高校应该重视的不只是学生的健康问题,还应有教职工的健康问题。面对这些纠结于理想和现实的老师,大学在不断思考如何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土壤、水分、空气,以帮助他们发芽、成长,甚至长成参天大树。但长成参天大树之前,他们首先要不被这些来势汹汹的压力所击垮,而这或许更是大学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复旦历史系42岁女教授去世,人生事业和生命到底哪个更重要?

复旦历史系42岁女教授去世,这位女教授名叫司佳,其资历丰富,可以说用学富五车形容都不为过。



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知道这位女教授,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恐怕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

还有很多像这位女教授一样的学者,在默默做着贡献,才有我们所谓的岁月静好,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平时唠唠嗑,虽然也会有工作上压力,还有可能被领导穿小鞋,但是这就是生活,生活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方面,或许我们该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将时间拉回到:

2017年12月31日20时,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材料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素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辞世,年仅42岁。她就在2017年的最后时刻匆匆离开,甚至没能来得及看一眼新年的朝阳。

2016年9月24日,一位“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北师大学化学院教授何智因病离世,年仅35岁。

2016年8月28日,“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赵永芳猝然病逝,年仅39岁。

一幕幕逝者的赞歌,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不禁要问, 人生事业和生命到底哪个更重要?

或许没有完美的答案。

想起村里的早晨,屋角围坐着一群老爷爷、老奶奶,于他们而言,生活没有太大的压力,他们可以悠闲的晒着太阳,唠着嗑,或许会操心子女的婚姻,或者会操心孙子孙女今年会不会回来看自己。

但是他们没有那种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的感觉,他们也没有非要力争上游的残酷,正如多位学者、教授,拼尽了全部,拼尽了生命,只为了让人生更璀璨,可是事与愿违,他们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候,凋谢。看不到前路也看不到归途。

还记得大姨 30 多岁,就做到了一家公司的高管,可惜却把身体熬坏了,之后再也没哟恢复过来,每次看见大姨,都感觉她气色不畅,脸色泛黄。她为了事业,耗费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正式因为有无数这样的人,在前赴后继,才让我们可以闲着唠唠嗑,去追求远方的诗和美好。



没有说事业和生命哪个更重要,但是我们每个人更应该让自己少受到伤害,因为你不是一个人,你背后可能有妻子(或者丈夫),还有儿女、还有殷殷期盼的父母。


复旦大学鬼故事,复旦学生的禁忌话题

   一、五教309教室(鬼自习室)   六大禁地之一,五教309教室,也称为:十五个人自习室。   五教很早以前被称作烈士楼,这是因为每年总有一两个想不开的学生在这里跳楼,那个时候六教还没有盖起来,五教就是复旦大学校区里面最高的建筑了……其实这所那些可怜人都是各院的大牛人,一个个GPA狂高,就是竞争压力太大了,又没法承受SIGH……扯远了。总之,到现在为止一共是十五个可怜人……本来只有十四个,这最后一个。   现在说说309教室吧,五教三楼一共有10个教室,南面四个是偶数的302到310,北面五个是奇数301到309。北面教室窗口和四教南面正对,要是坐在301到309教室里面,是可以看见对面教室的动静的,你们到时候去自习的时候就知道了。不过千万别在半夜里到309去。   五年前,就是一位学姐,期末了忘了交一篇思想课论文,那老师倒也通人情,叮嘱她第三天必须交,可那几天复习又紧张,只好出来熬夜。她当时就坐在309教室。   半夜了,好不容易写好论文,看表已经是2点钟,本来楼里还有几个其他人,想来也早回去睡觉了,空荡荡的一栋楼就她一个女孩子,她胆子倒也很大,索性把应急灯(哦,那个时候应急灯已经比较普及了,不需要要买一大堆电池备用)熄灭了,趴在桌上睡了一会儿。   3点半左右,她迷迷糊糊醒过来的时候,发现周围多了许多同上自习的xdjm,她也没想太多,翻开书接着看。可是过了一会儿她就发觉气氛不对劲了,那些人虽然都在看自己的书,可是他们有的用应急灯、有的用电筒,有的甚至在点蜡烛,而且——他们翻书写字的时候居然没有一点声音!   那位学姐觉得很奇怪,偷偷瞥了一眼离她坐的最近的那个人,突然发现他的教科书上面的某些题外话还是黑体标记的,她蓦的想起来:那本教材是——**之前的版本!!!   那师姐后来回忆说她当时差点傻了,尤其注意到那学生的装束也是灰蓝的中山装。她偷偷数了数人数,男女一共……十四个人!!   她都不记得最后是怎么结束的,反正天亮的时候她才从昏迷中醒来。   那之后她情绪一直不好,说什么晚上也不一个人出门,可能受了刺激吧,期末挂掉三门,后来又和男朋友吹掉了,一气之下……对,最终的结果是——她就是那第十五个。   希望不要成为十六人自习室才好。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