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杨善洲精神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1-24 15:33

杨善洲精神及事迹简写怎么写?

杨善洲精神及事迹简写: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八万亩、价值一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位于施甸县城西北边,距县城60多公里的大亮山,平均海拔2600多米。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点树木的影子,只有一望无际的荒凉和空旷。杨善洲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立林场实现他的绿色的梦想?一个曾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人深情地回忆说,杨善洲在施甸县当县委书记时曾徒步在大亮山走了20多天,大亮山的荒凉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个地方只有栽树,不然永远也富不起来。退休前他两次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当地农民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要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高原上,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建立一个5万亩的绿色王国。在杨善洲近40年的工作中,他一直两袖清风,勤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创先争优精神实质。“创先”在于他该安享晚年之时,毅然选择无私奉献国家; “争优”在于他扎根基层始终默默无闻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如果说将国家政策路线认真贯彻视为尽职,那么将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就是一种优秀的本质体现,显然杨善洲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做实事固然可喜,但能否将实事一做到底,并且甘愿选择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余热,则是真正的“验金石”。所以坚持恒久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最终目的。每个领导干部都有退休离岗的时候,只有随时抱有杨善洲同志的那种坚定信念,创先争优活动的本质传承下去,有理由相信社会将会更加和谐富强,因为大家无形中把创先争优这个活动载体,作为自己勤廉履职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杨善洲精神及事迹简写是什么?

杨善洲精神及事迹简写如下所示。一、杨善洲精神。1、实事求是,求实务实的精神。2、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精神。3、尊重群众,重诺守信的精神。4、甘于清贫,艰苦奋斗的精神。5、坚持原则,慎用权力的精神。6、胸怀全局,勤奋敬业的精神。二、杨善洲事迹。杨善洲(1927年1月4日-2010年10月10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3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2019年9月25日,杨善洲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杨善洲精神及事迹简写是什么?

具体如下:改革开放之初,他积极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原来缺粮的保山成为了“滇西粮仓”,被称为“粮书记”。退休后,他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并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国家。荣获“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称他为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老书记没有官架子,不摆派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官。我1979年就认识杨善洲老书记了。当时,原保山地委与行署还没有分家,他是地委书记,我是地委一名普通年轻干部。在地委大院,我经常看到老书记头戴粗呢帽、穿着中山装,脚套黄胶鞋,根本就不像个“大官”。尤其是下雨天,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的老书记更像一个普通的农民。在生活上,他常与干部职工谈心,问我从那里来,习不习惯等,他十分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和蔼可亲,受人尊敬。老书记是施甸的第一任县委书记,也是施甸的拓荒者和开拓者,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东西,我们确实需要老书记的这种精神。中央、省委把云南省建成面向西南的桥头堡,保山要先行。施甸人多地少,资源贫乏,交通不便,发展滞后,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提出“争先进位,勇当科学发展标兵”,以工业园区为切入点,这是大有作为的,但我们仍然还缺乏一种敢于舍得,敢于奉献的精神,像老书记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2011年度(2012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榜单正式出炉:其中有一位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他原任云南省

小题1:D小题2:C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在审题中要重点把握杨善洲的具体做法,更多的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D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均与题干无关,因而应排除。小题2:试题分析: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意在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让人们都投入到其中来,故②③④都是符合题意的。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靠的是教育,而不是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故①排除。点评:本题以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入题,用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有利于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了试题的正面教育功能。


杨善洲身上都有哪些优秀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杨善洲身上体现了诚信、坚强意志、负责任、乐于奉献等优秀品质。杨善洲是草鞋书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把自己的青春,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大亮山。就是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神马的!杨善洲(1927年1月—2010年10月10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扩展资料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对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并将场址选在施甸县的旧城、酒房、姚关3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