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大王锦蛇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1-27 07:58

王锦蛇的介绍

王锦蛇是一种游蛇科蛇类,体大凶猛,且无毒,遇到同类会相互残杀。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南部(以前分布较多,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为因素等,现在较为少见),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国外分布于越南。生活于平原、丘陵和山地。垂直分布范围:300~2300m。

王锦蛇简介?

王锦蛇是一种游蛇科蛇类,体大凶猛,遇到同类相互缠杀。有一定药用价值,广泛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国外分布于越南。生活于平原、丘陵和山地。垂直分布范围:300~2300m。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王锦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游蛇科 中文属名:锦蛇属 中文俗名:臭王蛇、黄颌蛇、王蛇(四川)、锦蛇、黄蟒蛇、王蟒蛇、油菜花、臭黄蟒、棱锦蛇(黑龙江)、棱鳞锦蛇(福建)、菜花蛇(江苏)、王字头(贵州)、松花蛇(贵州、湖北、四川)、臭青松(台湾)、菜花蛇(浙江)、臭黄颔 拉丁文名:Elaphe carinata 英文名:Stink rat sna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ünnther,1858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识别特征:王锦蛇头背鳞缝黑色,显"王"字斑纹;瞳孔圆形;吻鳞头背可见;鼻间鳞长宽几相等;前额鳞与鼻间鳞等长;颊鳞1;眶前鳞2(1),眶后鳞2(3);颞鳞2+2(3);上唇鳞8,3-2-3式;下唇鳞10(11或9),前4~5枚与颔片相切;背鳞23(25,21或19)-23(21)-17(19),最外二行平滑,其余强棱;腹鳞雄217~221,雌218~224;尾下鳞雄77~83,雌42~84;肛鳞二分。繁殖方式:卵生。价值: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王锦蛇可用于惊痫、喉痹、诸疮痈肿、瘰疬、目翳、疥癣等症,因此被利用。保护措施:限制捕捉收购。王锦蛇王锦蛇体大,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等诸多优点,很多蛇场或养蛇户,特别是北方诸省区,大都以养它作为无毒蛇的饲养对象。王锦蛇,又称菜花蛇,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它是无毒蛇中(除蟒蛇外)长势最快,形体较大的蛇类。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他近水域的地方。 王锦蛇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它系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因此,养殖中尤其要加以注意,必须保证其食饵的充足、多样化,这也是人工养殖王锦蛇必须单养,不能与其它无毒蛇类混合养殖的主要原因。王锦蛇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故有臭黄颌之称,手握蛇体后要用生姜片擦洗或用香味浓郁的香皂洗手,才能把臭味洗掉。 估计数量:野生状态数量次于黑眉锦蛇,仍为普通种。目前属开发利用对象。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适当控制滥捕和收购。 捕杀能力突出,性暴烈,有明显的霸占主义;当遇见眼镜蛇时,会采取攻击,两蛇打斗激烈;是神经质的蛇类,攻击猛烈,绞杀能力强.遇到天敌时,不轻易放弃反抗.是大多蛇类害怕的品种. 其唾液可使小型动物死亡,伤口会有肿胀,疼痛感明显.对食物的选择比较挑剔,对于鱼之类的不大感兴趣.喜食蜥蜴、老鼠、青蛙。养殖饲养: 王锦蛇是无毒蛇中长势最快、形体较大(除蟒蛇外)的蛇类,但它性情凶猛,敢与毒蛇中的五步蛇、眼镜蛇争食,且有残食同类或其他蛇类的习性,故此蛇只能单独养殖,不能与其他无毒蛇同场混养。在养殖此蛇时,即使投喂的饵料再充足、多样化,也要不定期地投放一定量的饲料蛇,如红点斑蛇双斑锦蛇、水蛇等,以满足其食蛇“嗜好”,避免蛇与蛇之间的相互吞食现象。这是有别于其他蛇类的主要地方 王锦蛇的食量较其他蛇类大些,一条重约1000~1400克左右的,一次能连吞1~2只蟾蜍或2~3只小鸡雏,饱食一次后便爬回蛇窝静卧,消化时间约需7~15天。如有条件者,最好定期投放一些饲料蛇,以满足其食蛇所好,避免残食同类。另外,王锦蛇也食鸡蛋或鹌鹑蛋,不妨在食物缺乏时投喂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王锦蛇为卵生繁殖,每年的6月底~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5~15枚不等。刚产下的卵表面有黏液,常常几个粘连在一起。掰开卵会发现,卵内没有卵黄和卵白之分,均是淡黄色的胶状物质。王锦蛇的卵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卵为乳白色,每卵重约40~55克,卵小者也有30~38克,孵化期长达40~45天左右。据观察,王锦蛇产卵后盘伏于卵上,似有护卵行为但人工养殖王锦蛇,重视的还是人工孵化。王锦蛇孵卵技术同其他蛇类一样,只是孵化天数不同而已。人工孵化王锦蛇卵,大多采用缸孵法。蛇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20~30℃。如果温度过低,孵化时间将会延长;温度偏高,虽可以缩短孵化期,但容易形成畸形的幼蛇。 刚出壳的幼蛇体长在25~35厘米之间,个别大者可达35~45厘米,体色较浅,头部无“王”字形斑纹,往往使人误认为是其他蛇种。幼蛇枕部具有2条短的黑纵纹,体背呈浅茶褐色,有不规则的细小黑斑纹;尾背有2条细黑纵纹直达尾端;体后段及尾部两侧各有1条黑色点状斑纹;腹面为浅红色,腹鳞两侧具有黑色点状斑。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从幼蛇的花纹及颜色上根本找不到成蛇的模样,差别之大,令初养者很难相信这就是王锦蛇幼蛇,这种现象在众多蛇类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幼蛇在出壳后的7~10天即蜕第一次皮。对幼蛇的人工饲养,有条件的养蛇户(场)可采取早期灌喂,后期投活饵的交叉方式。在人工灌喂时,开始只喂给鲜蛋液,以后在蛋液中酌加一些捣成肉泥状的小昆虫,如蛐蛐、蚂蚱、黄粉虫、蝇蛆等,为以后让幼蛇主动捕食动物性活饲料打下基础。期间还可投喂一些活体的小水蛇、泥鳅、蛐蛐、蝗虫、蚂蚱等,共幼蛇自动捕食。投饵时间均以幼蛇在24小时内吃完为准,到时将未食或被幼蛇咬死的食物全部清除出来。平时不要零星投放,以此掉起幼蛇的胃口,培养其按时摄食的良好习惯,刺激它主动捕食的欲望,为以后正常饲养奠定基础。 通常情况下,幼蛇一旦主动捕食饱餐一顿后,在5天内不需再次投饵,应在第5~7天后开始投饵,以后每隔一周左右投饵一次。这种投饵频率可至冬眠前的周期不变。但饵料的个体可以逐渐加大,且投饵数量一定要达到幼蛇数量的4~5倍,要定期投放小于幼蛇体的饲料蛇,使其从小养成不残食同类的好习惯。 一般情况下,幼蛇同成蛇所需的适宜温度基本上差不多的,但幼蛇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应略高一些。幼蛇出壳时正值8~9月份,周围的自然环境温度均能满足其生活、生长的要求。若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保暖或升温措施;若温度高于35℃或连续数日高于32℃,应采取遮阳或降温措施。因幼蛇最适宜的饲养环境温度为23~28℃,短时间的低温或高温对幼蛇并无多大妨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放任不管。 本人实践养殖,认为让小王锦蛇蛇自行取食,是没有养殖意义的。因为无法为很多的小蛇提供充足的食物,而且是活的,而投放小鸡崽肉及死食等,也不具现实意义。正确的做法应是既能保证充足易得的食物来源,而且要养的活,养的好。根据本人经验,必须要进行人工填喂,其实这并不麻烦: 用具:20ml或50ml注射器一个,(1-2.5元/个) 医用输液管上最细的一小段支管。(1元/个) 灌喂时将小蛇集中放置的木框2个。(长60cm ,宽50cm,高60cm,用木条、尼龙网钉制,无顶盖) 操作:将 医用输液管上最细的一小段支管剪取7cm,套在注射器上。将新鲜鸡蛋液搅匀,抽入注射器。小蛇最好先要分类放于养殖木箱内(此木箱和上述木框不同),灌喂时一批批灌。先将小蛇集中放于1个木框中,木框中要放两小段木条(30cm长,2cm宽高),木条上放置一块纸板(各种纸箱拆一块就可),这是供灌喂时集中放置于此的小蛇躲藏的。一般最小的蛇第一次灌2ml,中等的3ml,大的4ml,(千万不要多灌,会全吐的) 第二次小的2ml,中等的4ml,大的5ml,第三次和第四次量同第二次。第五次、第六次视情况增加1-2ml,灌喂时可偶尔适量加点多维(鸡用,5-7元/袋)。之后,差不多就要冬眠了。灌喂间隔6-8天一次。视天气温度和小蛇的消化排泄而定。温度低于21度不要灌喂,蛋液不要低于室温,最好稍高,过低会吐。灌喂时,注射器小细管要深达蛇体内5cm以上,灌后要由头至蛇体后部捋几下,防止呕吐。然后将小蛇放置于另一木框或直接放于养殖木箱内。据本人经验,在不熟练的情况下,每小时可灌喂25条。熟练后每小时40条。按平均每小时30条,每天灌喂3小时,每6-8天一轮,则以1人可轻松养小蛇500-700条,成本很低。据本人经验成活率97%。 有人说灌喂不可取,纯粹是人云亦云,想当然

王锦蛇的生活习性

王锦蛇生长在我国中部,南部和东南部,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河南、陕西、甘肃等广大地区都有分布。

   此蛇生活于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水库周围和溪流、沟涧等近水的地方。它生性活泼,动作敏捷,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

   王锦蛇食性广泛,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昆虫类及各种鸟蛋为生,在食物缺乏时,会吃自己的仔蛇和同类,因此必须单养。它的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味,故有臭黄颌之名。

   此蛇胆大,不怕人,一般在夜间出来觅食。它食量很大,1条500克左右的王锦蛇,1次可吞食2只青蛙或蟾蜍或连吞2~3只幼雏鸡,饱食之后需7~15天的时间来消化。

   王锦蛇与其他蛇不同的是,王锦蛇有较严重的食蛇癖性,因而在喂饲的食物中,最好能经常供喂一些水蛇或其他杂蛇,否则即使食物充足,它也会吞食同类。

   这种蛇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比较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容易饲养和孵化。


王锦蛇的养殖方法

  王锦蛇是一种游蛇科蛇类,体大凶猛,且无毒,遇到同类会相互残杀。下面是由我整理王锦蛇的养殖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锦蛇的养殖方法:温度   一般情况下,王锦幼蛇同成蛇的温度适宜范围基本相差不大,但幼蛇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应略窄一些。王锦蛇幼蛇出壳时,同其他种类的幼蛇一样,要求周围的环境温度均能满足其生活的需要。然而,由于我国南北地域辽阔,同期温度差异较大。因此,在王锦幼蛇出壳时,若环境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保暖和升温 措施 ;而环境温度若高于35℃或连续数日于32℃时,应采取遮阳或降温措施。一般来说,王锦蛇幼蛇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3~28℃。短时间的低温或高温对幼蛇并无多大妨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放任不管。   王锦蛇的养殖方法:投饵   王锦幼蛇幼蛇在第一次主动采食后,5天内不需投饵,应在第5~7天开始采食后的第一次投饵。以后每隔5~6天投饵1次,每次投喂幼蛙或雏鸡之类较大型动物的数量,应为幼蛇数量的1.5~2倍。第一年至冬眠前的投饵量与投饵周期不变,但饵料个体可以逐渐加大。王锦蛇幼蛇喜食小水蛇,投饵数量一般为幼蛇数量的4~7倍。   对于以半散养或完全箱养形式 饲养 的王锦幼蛇来说,亦须采用集中在运动场或固定食盘投饵的方式,如此多次,幼蛇也会习惯这种方式。特别是投喂未开眼的小乳鼠,更应注意投喂地点,并及时清除未食的活鼠和死鼠,以防死鼠腐败变质对蛇场环境造成危害。   王锦蛇的养殖方法:湿度   一般来说,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30%~50%,对于王锦幼蛇来说较为适宜。当王锦幼蛇进入蜕皮阶段,对环境湿度的需求要高一些,应保持在50%~70%。若湿度过低,不利于王锦幼蛇蜕皮,而往往由于蜕不下皮而死亡。解决的方法是:在蛇箱周围、蛇房内或蛇场内间接喷水,便能满足王锦幼蛇蜕皮时所需的湿度要求。在高密度养殖的状态下,采用喷雾增湿的方法更为适宜。但无论何种状况,湿度都不宜过大,一般不能超过75 9/6。短时间的高湿对幼蛇没有大影响,若时间久了,王锦幼蛇易患霉斑病。在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王锦幼蛇易患上肺炎,因此要加强通风,保持饲养场地空气清新。   王锦蛇的养殖方法:幼蛇养护   刚出壳的王锦幼蛇体长在25~35 cm之间,个别大者可达35~45 cm,体色较浅,头部无“王”字形斑纹,往往使人误以为是其他蛇种。王锦幼蛇枕部具有2条短的黑纵纹,体背呈浅茶褐色,有不规则的细小黑斑纹;尾背有2条细黑纵纹直达尾端;体后段及尾部两侧各有1条黑色点状斑纹;腹面为浅粉红色,腹鳞两侧具有黑色点状斑。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从王锦幼蛇的花纹及颜色上根本找不到王锦成蛇的模样,差别之大,令初养者很难相信这就是王锦蛇幼蛇,这种现象在众多蛇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王锦幼蛇在出壳后的7~10天即蜕第一层皮,对王锦幼蛇的人工饲养,有条件的养蛇户(场)可采取早期灌喂、后期投活饵的交叉方式。在人工灌喂时,开始只喂给鲜蛋液,以后在蛋液中适当加入一些捣成肉泥状的小昆虫,如蛐蛐、蚂蚱、黄粉虫、蝇蛆等,为以后让幼蛇主动捕食动物性活饲料打下基础。期间还可投喂一些活体的小水蛇、小泥鳅、蛐蛐、蝗虫、蚂蚱等,以供幼蛇自行捕食。投饵时间均以王锦幼蛇在24 h内吃完为准,到时将未食或被王锦幼蛇咬死的食物全部清除出来。平时不要零星投放,以此吊起王锦幼蛇的胃口,要培养其按时摄食的良好习惯,刺激它主动捕食的欲望,为以后正常饲养奠定基础。   王锦蛇相关知识点拓展:   经济价值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王锦蛇可用于惊痫、喉痹、诸疮痈肿、瘰疬、目翳、疥癣等症,因此被利用。   品种介绍   王锦蛇体大,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等诸多优点,很多蛇场或养蛇户,特别是北方诸省区,大都以养它作为无毒蛇的饲养对象。王锦蛇,又称菜花蛇,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它是无毒蛇中(除蟒蛇外)长势最快,形体较大的蛇类。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他近水域的地方。   王锦蛇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它系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因此,养殖中尤其要加以注意,必须保证其食饵的充足、多样化,这也是人工养殖王锦蛇必须单养,不能与 其它 无毒蛇类混合养殖的主要原因。王锦蛇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故有臭黄颌之称,手握蛇体后要用生姜片擦洗或用香味浓郁的香皂洗手,才能把臭味洗掉。   估计数量:野生状态数量次于黑眉锦蛇,仍为普通种。当前属开发利用对象。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适当控制滥捕和收购。此蛇为无毒蛇,北京也有分布

怎样养王锦蛇

  王锦蛇(Elaphe carinata ),别名大王蛇、黄蟒蛇、菜蟒等,是野生蛇类中种群数量较大的品种之一,因其长势快,肉多,耐寒能力强,并且季节差价较大,是目前中国国内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王锦蛇的介绍   中文学名:王锦蛇(菜花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游蛇科   中文属名:锦蛇属   中文俗名:臭王蛇、黄喉蛇、黄颌蛇、菜花蛇(四川)、王蛇(四川)、锦蛇、黄蟒蛇、王蟒蛇、油菜花、臭黄蟒、棱锦蛇(黑龙江)、棱鳞锦蛇(福建)、菜花蛇(江苏)、菜蛇、王字头(贵州)、菜花蛇(湖南、   拉丁文名:Elaphecarinata   英文名:Kingratsnake/Stinkratsna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ünnther,1858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王锦蛇的主要特征是头部有“王”字样的黑斑纹,故有“王蛇”之称。其头部、体背   王锦蛇身体呈圆筒形,体大者可达5~10千克以上。主要生活在丘陵和山地,在平原的河边、库区及田野均有栖息。它动作敏捷,性情较凶狠,爬行速度快,会攀岩上树。主要以鼠类、蛙类、鸟类及鸟蛋为主食,在食物短缺时甚至残食同类。该蛇身上有一种奇臭味,手握蛇体后要用香味很浓的香皂多洗几次,方能将此臭味去掉。该蛇系产卵繁殖,每年的6~7月产卵,每次产8~15枚不等,孵化期为40~45天左右    饲养 王锦蛇的 方法   王锦蛇是无毒蛇中长势最快、形体较大(除蟒蛇外)的蛇类,但它性情凶猛,敢与毒蛇中的眼镜蛇类争食,且有残食同类或其他蛇类的习性,故此蛇只能单独养殖,不能与其他无毒蛇同场混养。在养殖此蛇时,即使投喂的饵料再充足、多样化,也要不定期地投放一定量的饲料蛇,如红点斑蛇双斑锦蛇、水蛇等,以满足其食蛇“嗜好”,避免蛇与蛇之间的相互吞食现象。这是有别于其他蛇类的主要地方。   王锦蛇的食量较其他蛇类大些,一条重约1000~1400克左右的,一次能连吞1~2只蟾蜍或2~3只小鸡雏,饱食一次后便爬回蛇窝静卧,消化时间约需7~15天。如有条件者,最好定期投放一些饲料蛇,以满足其食蛇所好,避免残食同类。另外,王锦蛇也食鸡蛋或鹌鹑蛋,不妨在食物缺乏时投喂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王锦蛇为卵生繁殖,每年的6月底~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5~15枚不等。刚产下的卵表面有黏液,常常几个粘连在一起。掰开卵会发现,卵内没有卵黄和卵白之分,均是淡黄色的胶状物质。王锦蛇的卵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卵为乳白色,每卵重约40~55克,卵小者也有30~38克,孵化期长达40~45天左右。据观察,王锦蛇产卵后盘伏于卵上,似有护卵行为但人工养殖王锦蛇,重视的还是人工孵化。王锦蛇孵卵技术同其他蛇类一样,只是孵化天数不同而已。人工孵化王锦蛇卵,大多采用缸孵法。蛇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20~30℃。如果温度过低,孵化时间将会延长;温度偏高,虽可以缩短孵化期,但容易形成畸形的幼蛇。   刚出壳的幼蛇体长在25~35厘米之间,个别大者可达35~45厘米,体色较浅,头部无“王”字形斑纹,往往使人误认为是其他蛇种。幼蛇枕部具有2条短的黑纵纹,体背呈浅茶褐色,有不规则的细小黑斑纹;尾背有2条细黑纵纹直达尾端;体后段及尾部两侧各有1条黑色点状斑纹;腹面为浅红色,腹鳞两侧具有黑色点状斑。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从幼蛇的花纹及颜色上根本找不到成蛇的模样,差别之大,令初养者很难相信这就是王锦蛇幼蛇,这种现象在众多蛇类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幼蛇在出壳后的7~10天即蜕第一次皮。对幼蛇的人工饲养,有条件的养蛇户(场)可采取早期灌喂,后期投活饵的交叉方式。在人工灌喂时,开始只喂给鲜蛋液,以后在蛋液中酌加一些捣成肉泥状的小昆虫,如蛐蛐、蚂蚱、黄粉虫、蝇蛆等,为以后让幼蛇主动捕食动物性活饲料打下基础。期间还可投喂一些活体的小水蛇、泥鳅、蛐蛐、蝗虫、蚂蚱等,共幼蛇自动捕食。投饵时间均以幼蛇在24小时内吃完为准,到时将未食或被幼蛇咬死的食物全部清除出来。平时不要零星投放,以此掉起幼蛇的胃口,培养其按时摄食的良好习惯,刺激它主动捕食的欲望,为以后正常饲养奠定基础。   通常情况下,幼蛇一旦主动捕食饱餐一顿后,在5天内不需再次投饵,应在第5~7天后开始投饵,以后每隔一周左右投饵一次。这种投饵频率可至冬眠前的周期不变。但饵料的个体可以逐渐加大,且投饵数量一定要达到幼蛇数量的4~5倍,要定期投放小于幼蛇体的饲料蛇,使其从小养成不残食同类的好习惯。   一般情况下,幼蛇同成蛇所需的适宜温度基本上差不多的,但幼蛇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应略高一些。幼蛇出壳时正值8~9月份,周围的自然环境温度均能满足其生活、生长的要求。若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保暖或升温 措施 ;若温度高于35℃或连续数日高于32℃,应采取遮阳或降温措施。因幼蛇最适宜的饲养环境温度为23~28℃,短时间的低温或高温对幼蛇并无多大妨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放任不管。 养王锦蛇的方法相关 文章 : 1. 王锦蛇的养殖方法 2. 如何饲养王锦蛇 3. 大王蛇的养殖方法 4. 人工养殖蛇类的方法有哪些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