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衰败的原因分析
诺基亚衰败的六个原因:科技以换壳为本:“科技以人为本”曾经是诺基亚的响亮口号,但这十几年来诺基亚除了换壳以外,在科技上几乎没有任何进步,每年新推出的手机有几十上百种,但换汤不换药,换个外壳就是一款新手机,完全是在愚弄用户的智商。不重视用户体验: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手机的要求已经不再限于打电话、发短信,尤其是经常换手机的年轻人,更注重手机的用户体验和拓展。弱智的系统。诺基亚的塞班系统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就不是智能系统,只能说是最早的九宫格系统的拓展,只能上上网,装个墨迹天气之类的软件,或者是RPG游戏,其它游戏根本没法运行。配置低。在其它智能手机CPU速度最低都是1GHz的时候,诺基亚还在用600MHz的CPU装配到自己高端的手机上,这只能让诺记的手机开机更慢,运行程序更慢,打开网页更慢。容易中病毒。由于塞班系统相对开放,很容易中病毒,导致系统不断死机。质量下降,售后服务差。很多挺诺基亚的网友一直认为诺基亚的质量好,禁摔,首先来说手机就不是用来摔的,其次现在诺基亚的质量也比不上过去了,故障率很高,而且售后服务很一般。这也导致很多忠实诺基亚的人转向其它品牌。
从多个方面简介的分析诺基亚手机破产的原因一百字左右。
埃洛普,以前微软的高管,后来跳槽去诺基亚了,硬生生的停止了当时还有一定市场的塞班,开发了一半的meego,已经有原型机的安卓。直接用未经市场验证的windows phone,刚出了两款旗舰lumia800和900,就宣布wp7无法升级到wp8,过于封闭的系统,软件开发难度十分高,软件质量很差,界面难看。牺牲了诺基亚大量的创意(如2.5d屏幕、无线充电、超灵敏触控、概览屏幕、光学防抖、诺基亚地图和万花筒),换来了wp系统的知名度。最后诺基亚的剩余价值消耗光了,埃洛普木马的使命也完成了,重新回到微软当高管。
诺基亚什么时候倒闭?
诺基亚于2011年宣布破产。07年苹果手机发布会后,全新的ios体验方式给传统功能机带来不小的冲击;08年,安卓系统的崛起,也为塞班功能机的溃败埋下了火种。最终约玛·奥利拉已经失去了变革的勇气,拒绝了谷歌的要求,2010年与英特尔合力研发MeeGo系统想获得重生,但动荡市场,研发周期短,看不到成品的MeeGo系统很快就夭折了,并直接导致了诺基亚在2011年的破产。说到诺基亚真正倒闭的导火索无疑:“不做安卓系统手机”,对于诺基亚而言:想站稳高端,必须要进行差异化。所以认为另辟蹊径更加能捍卫自己第一的宝座。但事实诺基亚太过于依赖塞班系统,并把这个作为差异化的筹码成了罪魁祸首。扩展资料衰落原因1、故步自封诺基亚衰落的原因最关键的因素是故步自封,盲目自大。 因为诺基亚的故步自封,盲目自大,对于新事物新技术的反应速度,对市场机会的把握都比较迟缓。从而忽略了Iphone的威胁,失去了反应的先机。在苹果向智能手机领域展示了真正的智能手机应该是什么样的,诺基亚本来应该对此做出及时的回应。而后诺基亚也没有及时涉及低端智能手机市场,这样又失去了低端市场,可谓是“两端受伤”。2、战略的失误深圳十大管理咨询顾问樊小宁老师认为,只有正确的战略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诺基亚最早犯下的一个大错就是未能跟随风靡美国的翻盖手机风潮,诺基亚当时占据统治性地位,一度控制三分之二的手机市场,这就意味着他们有资本在全球销售同样的手机。而不是针对特定市场推出定制手机。诺基亚不愿意开发翻盖手机导致付出了美国市场的代价,诺基亚未能为美国市场开发定制手机也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当地运营商的信任,从而失去了美国市场。3、市场和营销的失误近年来,随着安卓的飞速发展和硬件厂商的发展,手机的配置是越来越高,而诺基亚的配置却是发展缓慢。当然配置不是衡量一个手机好坏的依据,它只是建立在软件的基础上,更多的应该是用户体验,而不是往上堆硬件。
诺基亚手机为何会没落?
以下是腾讯科技梳理的几大教训:1、行动迟缓,错失智能机时机没有公司能成常胜将军。模拟机转2G手机,诺基亚把摩托罗拉超越。3G智能机时代的来临,诺基亚应该有可能被超越的警醒。但是它没有。诺基亚坐拥全球手机老大的位置,俯视众手机厂商。2007年iPhone来了,诺基亚嘲讽,乔布斯先得把品牌知名度转化为市场份额。紧接着Android手机来了,三星、HTC都因Android起来了,触摸屏时代来了,诺基亚依然固守Symbian,固守手机物理按键。如此一来,诺基亚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4成以上,降到2011的25%,随后被三星超越。2、老大心态作祟,不肯与操作系统新秀结盟时至今日,诺基亚归于Windows Phone 平台已是板上钉钉之事,此前,一直有声音对于诺基亚做Android手机心存幻想,在诺基亚份额出现下滑,诺基亚只要做Android,凭借其出色的硬件能力,总能扳回一城。但是他没有。诺基亚选择操作系统的理由是看重是否能成为其领导者,这与自己的老大心态一脉相承。在诺基亚看来,选择Android系统,做的最好,也只是谷歌(微博)最大的代工厂商,为谷歌打工。而选择微软,则可以建设另一个手机系统生态圈。但是,从2011年-2013年,Windows Phone生态迟迟落后于其他系统,诺基亚落得独木难支的境地。3、战略摇摆不定,不断从零开始折腾在被众智能手机厂商争相分食市场份额之时,诺基亚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寻找一个方向坚定的走下去。但是它没有。Symbian已经不适应智能手机时代的发展,除了苹果,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转向Android平台。诺基亚选择了和英特尔合作从零开始做Meego,随后放弃。以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在基于Meego的N9发布不到一周内,艾洛普明确回应,尽管N9取得了巨大反响,但诺基亚仍要放弃MeeGo,并把重点完全放在Windows Phone的开发上。2011年初,诺基亚结盟微软,全面转向Windows Phone平台,几乎又是从零开始。再好的底子也经不起折腾。4、固守传统思维,封闭策略导致移动互联战略失败2007年,诺基亚率先在全球推出移动互联网Ovi store,这比苹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随后谷歌推出Google Play,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的成功证明,不要试图产业链通吃,而是要开放合作。但是它没有。与苹果、谷歌努力打造的开放平台相反,诺基亚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以互联网为目标的垂直整合。为推出基于位置的服务,诺基亚不惜花巨资收购导航软件企业、地图企业甚至相关的运营网站,但这种整条产业链通吃的模式似乎并未增强诺基亚在互联网世界的竞争力。在砸了150亿美元的巨资后,诺基亚Ovi战略归于失败。5、总是低估市场,巨资研发转化不成生产力早在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甚至是现在当红的3D技术。翻开诺基亚的财报,2010年诺基亚的研发费用,估计就花到58亿欧元,是苹果的4倍以上。诺基亚拥有最庞大的研发资源,本该转化为战场上的武器。但是它没有。他们总说,这市场太小,没人要买,这花太多成本……。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触控技术的手机。 但这时候诺基亚掌握触控技术已经好几年了。6、用人不力,美系人士掌管欧系风格公司本身是冒险诺基亚是芬兰公司,2010年9月,美国职业经理人史蒂芬·艾洛普接掌诺基亚,成为第一位非芬兰裔的“掌门人”,这本身是一个华丽的冒险。在一个充满贵族气,稍微内秀的欧式风格团队中,更热情张扬的艾洛普在与团队的融合中本身需要时间。在当时,有业内人士预计,埃洛普的网络和软件经验会令诺基亚“雪上加霜”。果不其然。在他上任后,诺基亚公司市值从2010年的300亿欧元跌至今年春天的100亿欧元。自2011年2月份诺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50%。诺基亚现任CEO史蒂芬·艾洛普来自微软,在上任后,不断地使出亲微软的策略,战略的反复,对其卧底的怀疑,诺基亚内部对艾洛普有很多不信任感。甚至有股东发动B计划,要求董事会驱逐艾洛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