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块钱怎么理财合适
可以进行银行存款、国债、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理财型保险五种理财方式,具体分析如下:一、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就是把钱存在银行,这是最为大众所知道的理财方式了。对于理财意识薄弱的人群来说,银行存款是一个比较好且安全的理财方式。1、安全性:虽然银行破产在中国史无前例,但是央行已经出了新规定,一旦银行破产,你存在银行的钱,最高只能赔付50万元。打个比方解释:你存在银行是25万元,你是赔25万元;如果你存的是51万元或者100万元,你都只能获赔50万元。2、收益率:银行存款利率是最低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0.35%,一年定期存款年利率为1.75%,而三年定期存款年利率也才只有2.75%。也就是说,如果今年把5万元存银行三年定期,三年后的利息仅为50000x2.75%x3=4125元。3、流动性:活期存款流动性高,可以随时存取,而定期存款的资金流动性则不高,提前兑取损失利息。二、国债国债,是国家发行的债券,简单来说就是把钱借给国家。一般来说,国债的投资期限有3年、5年、10年等。1、安全性:国债是债券里面最安全的,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向投资者借钱,风险很低的一种理财方式。2、收益:国债低风险的同时收益也很低。财政部12月10日最新数据,3年期国债票面年利率为2.84%,5年期国债票面年利率3.00%,10年期国债票面年利率为3.18%。3、流动性:国债提前兑取,利率会降低,买国债就相当于长期存款。4、购买方式:国债有好几种分类,对于普通人来说,常见的是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国债。凭证式国债要到就近的银行储蓄网点购买,而电子式国债可以直接在电脑登陆银行官网购买,也可以使用手机银行APP进行购买。三、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即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有的是银行自己开发的,有的则是银行代销的。1、安全性:自2017年出台了新的政策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不承诺保本保息了。2、收益率:银行理财收益率较前两年降了不少,目前半年期理财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8%-4.0%之间。3、流动性:流动性方面,一般常见的银行理财有1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的固定期限,主要看自己买的是哪款产品了。4、购买方式:银行理财可以到银行柜台购买,也可以自己在手机银行操作。四、基金一般是由基金公司,向普通大众募集资金,然后把那些募集到的资金拿去投资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权益类或者固收类的理财产品。1、安全性:一般情况下,风险和收益从低到高排序为:货币型、债券型、混合型、股票型,不过也要看基金经理操盘能力和市场行情,没有绝对顺序,适合有投资经验的人。2、收益:浮动型,具体看品种。流动性:封闭型基金封闭期内不能赎回,开放型T+1可以赎3、回。4、购买方式:除了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等渠道,目前已经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都代销基金,或者去天天基金网买也很方便。五、理财型保险理财型保险是国内保险市场近年来出现的不同分类的新险种,都兼具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双重功能。目前市场理财保险主要有两类:具体为分红险、万能险。1、安全性:保险理财产品受法律保护,而且还有避税的功能,安全性高。2、收益率:分红保险的红利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挂钩,上不封顶,但也可能没有红利分配。操作环境: 苹果12,ios14,同花顺版本10.46.03
五万怎么理财好
可以一次性买基金。银行都是执行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的利率,在哪家银行存款,利率都是一样的。 越长利息越高,提前终止减少利息。如果有可能要提前使用部分资金,又想要高利息,不妨分批分段存入:如每月存一笔定期一年的,一年后就每月有钱可取,利息是一年定期的比零存整取高。依此类推。可以考虑各银行理财产品,时间短,利率比银行同期利率要高,但都是五万起点,不能提前终止。也可以购买国债。到银行、证券公司理财需开立相应理财账户。一般而言,通过银行开通的理财账户可以办理储蓄类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基金类产品,大型银行还可通过银行系统购买。由于银行网点分布较广,通过银行渠道开立的投资理财账户可到银行柜台办理。证券公司开立的理财账户可用于股票(包括A股、B股、H股等)、债券(包括国债、企业债、公司债等)、期货(包括金融期货如股指期货、外汇期货等,商品期货如黄金期货、农产品期货等)等一系列的投资理财工具的投资。证券账户的开立可到各证券公司营业部办理,需要在交易日内办理。投资公司的手续比较方便,一般只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复印件。投资公司也会为客户定制专属理财计划。第一层是有效的、合理的处理和运用钱财,让自己的钱财花费发挥最大的效果,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第二层是用余钱投资,使之产生最佳的财务收益,也就是钱生钱的层次。第三层是从财务的角度进行人生规划,利用现有的经济财务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源价值,为以后发展做准备。
网贷巨头陆金所为何退出P2P,P2P没有未来了吗?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的老人,说说我的看法。
平安陆金所和陆金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初的时候陆金所是NO.1的P2P平台,但是,随着监管的推进,P2P业务逐步剥离到陆金服,因此陆金所宣布退出P2P业务很正常。
这个操作有点像银行和理财子公司,主要是解决业务专业化经营,同时避免连带责任,这样看来,今后,将有陆金服负责P2P业务,和陆金所业务上完全隔离开。
投资者比较关心的是,今后陆金服的P2P安全性会不会受到影响,这一点确实需要注意,因为很多人当初投资陆金所的P2P看好的就是这块牌子,毕竟绝大部分投资者缺少分析和判断能能力,更多的是根据背景和规模来投资的,这种投资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P2P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毕竟我们投资的是真金白银,而且是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如果你单纯的看背景或者按照从众法则,是很难控制风险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非常熟悉的某P2P平台,其资产端就是消费金融,完全符合小额分散的要求,而且每笔资产都对应着真实的消费场景,坏账率仅有1.4%,现在它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占比达到70%,只有30%的资金来自P2P平台。
通过上面三点,我么可以看到,投资P2P是很不容易的,优质的P2P平台必须要自己能够产出优质的底层资产,目前我看好的只有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这次陆金所回应转型消费金融可能也是这个原因,争取为陆金服提供优质的底层资产。
再一个就是资金端的问题,如果陆金所消费金融做起来后,资产质量非常高,那么它的融资成本就会降低,没有必要通过P2P融资,有很多基金、银行、理财公司会争着购买这部分资产,其实如果你细心,早就会发现,现在一些优质的P2P平台已经把资金端转向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像我前面举的例子,这样成本更低,规则性也更强。
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P2P今后的空间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发展好了会被金融机构抢筹,如果发展差了投资风险又太高,因此,P2P很可能沦为小众投资工具。
周五看到路透社这条新闻的时候,就想着动笔写点什么来着,团贷暴雷之前我就多次说,P2P的投资已经在逐步退出了,而且这么多年来一直投的都是陆金所,也多次跟大家分享陆金所的投资心得,说实话,就个人的网贷投资经历来说,真的非常感谢陆金所,到目前为止,一笔投资都没出过问题,所以,第一时间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尽管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非常不舍得,已经和平台有了感情了。
会员交易区很多进行转让的,像前几次一样,还有不少人是折价转让的,陆金所又是笑纳了不少转让费啊,当然呢,作为对陆金所非常了解的人,我也乘机抢了一些老标。要知道,之前我的回款都是转出来的,因为新标很久没有了,老标则是基本上抢不到,所以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当然不能错过!
这个消息说实话,其实对陆金所的P2P业务没什么影响,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其他平台,这2天其他平台的转让区也是堵塞了。这个消息则是进一步传递出P2P行业政策可能要发生重大转变,备案可能遥遥无期,这个行业被整体取缔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长久以来,民间借贷的利率一直高居不下,所以国家才鼓励发展普惠金融,鼓励发展小额信贷,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则更是让借贷和还贷,让投资需求和借贷需求双方能够方便、高效、快捷的对接,其实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
然而事实上,网贷行业的野蛮生长却让P2P成了不法分子收割的工具,8000家变成800家,这中间倒闭的、跑路的平台牵动了多少投资者的心,又有多少人亏光了自己的积蓄。
再加上现在正规平台投资收益率越来越低,而相对于风险来说,根本就得不偿失,这样一来,行业发展就会非常难了。
而至于上面的意思,大家只要看今年的备案能不能完成,如果还是这么拖着,那么其态度就很明朗了,你们见过上面真的向办一件事请的话,能需要这么久么?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这是聪明的做法,因为互联网在P2P起步的时候,采用了不一样的叫法,把网贷叫做P2P,本质是高利贷的互联网化,在监管上没来得及跟上,等到监管反应过来,互联网贷款已经是规模巨大了,不能简单叫停。
上次听一个九十年代就进入金融行业的人讲,以前高利贷是违法的,要是被举报高利贷,那就是要坐牢的。
只是最近几年,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蚂蚁金服敢于突破底线,率先实行互联网贷款,换了个说法,叫互联网金融,本质就是高息贷款,以高于银行几倍的贷款利率发放贷款。应该是从2015年左右开始,在蚂蚁金服的启发之下,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各种P2P如雨后春笋爆发,这么快的发展,监管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只有不断完善,后来监管逐渐出台,才遏制了P2P的野蛮生长。后来还发明了一个更有迷惑性的词:金融 科技 ,其核心还是互联网的高息贷款。
未来,互联网的高息贷款,会被管控,因为这种贷款,提高了部分经济运作的成本,也放大了金融风险,必须严管。
陆金所是互联网贷款的大公司,有平安撑腰,现在考虑退出P2P,是正确的选择,不要增加金融风险。陆金所退出了,但是蚂蚁金服还没有退出,借呗就是P2P。
金融风险就是一种多米诺效应,一个地方爆发了,会引起一连串甚至全局的风险,因此必须控制。
中国平安旗下的理财平台陆金所,宣布要退出P2P业务。有投资者感慨称,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这(P2P)行业,已经不是寒冬,简直是冰河时代了。
网贷巨头陆金所为何退出P2P,P2P没有未来了吗?
周五看到路透社这条新闻的时候,就想着动笔写点什么来着,团贷暴雷之前我就多次说,P2P的投资已经在逐步退出了,而且这么多年来一直投的都是陆金所,也多次跟大家分享陆金所的投资心得,说实话,就个人的 网贷 投资经历来说,真的非常感谢陆金所,到目前为止,一笔投资都没出过问题,所以,第一时间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尽管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非常不舍得,已经和平台有了感情了。
一、陆金所消息一出,会员交易区立马就炸了
会员交易区很多进行转让的,像前几次一样,还有不少人是折价转让的,陆金所又是笑纳了不少转让费啊,当然呢,作为对陆金所非常了解的人,我也乘机抢了一些老标。要知道,之前我的回款都是转出来的,因为新标很久没有了,老标则是基本上抢不到,所以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当然不能错过!
二、陆金所退出P2P,并不影响现有存量业务
这个消息说实话,其实对陆金所的P2P业务没什么影响,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其他平台,这2天其他平台的转让区也是堵塞了。这个消息则是进一步传递出P2P行业政策可能要发生重大转变,备案可能遥遥无期,这个行业被整体取缔也不是没有可能。
三、P2P行业是不是有没有未来不知道,但生存会越来越难
其实,长久以来,民间借贷的 利率 一直高居不下,所以国家才鼓励发展普惠金融,鼓励发展小额信贷,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则更是让借贷和还贷,让投资需求和借贷需求双方能够方便、高效、快捷的对接,其实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
然而事实上,网贷行业的野蛮生长却让P2P成了不法分子收割的工具,8000家变成800家,这中间倒闭的、跑路的平台牵动了多少投资者的心,又有多少人亏光了自己的积蓄。
再加上现在正规平台投资 收益 率越来越低,而相对于风险来说,根本就得不偿失,这样一来,行业发展就会非常难了。
而至于上面的意思,大家只要看今年的备案能不能完成,如果还是这么拖着,那么其态度就很明朗了,你们见过上面真的向办一件事请的话,能需要这么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