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教育部长谈大班额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5-01-26 04:57

如何办好中国高等教育?

近日消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种什么树,成什么林,结什么果……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站在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点上,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回答好六个问题。”23日,“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八十年”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论坛上发言时这样说。针对近日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陈宝生强调,“双一流”建设搭建的是戏台不是擂台,各高校要拿出自己的业绩,一起表演。陈宝生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需要探索回答六个问题:一是回答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要紧紧结合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二是回答好“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走近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朝着高等教育强国目标迈进。三是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回答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朝着什么方向前进”。要深刻把握中外教育发展历史规律,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走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五是回答好“搭什么台、唱什么戏、创什么业”。要围绕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加强从顶层设计到微观操作的思考探索,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六是回答好“种什么树、成什么林、结什么果”。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营造良好政治和学术生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人民大学80年走过的历程揭示了三大命题:一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办的具有红色基因的高校能不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二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能不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三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能不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这三大命题更是有待在‘双一流’建设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的命题,我们必须树立坚定的自信。”论坛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11所高校的领导,共同探讨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道路与办学经验。

2020年国家会实行并普及12年义务教育吗?

不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回应表示,现阶段不可能将九年义务教育升级为十二年制。该负责人表示,今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但普及、义务和免费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在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不是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者实施免费教育。该负责人说,义务教育具有普及、均衡、强制和免费等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到2016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已达93.4%,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未来一段时间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和均衡发展水平的任务仍然繁重。扩展资料中国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为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1、公益性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2、统一性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这些与统一相关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3、强制性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政府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教育部回应“九年义务教育升级为十二年”:不具备条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义务教育

学习心得体会: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新使命

1、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教育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和意志,中华民族建设教育强国的百年梦想正在辽阔的中国大地变为现实。2、建设教育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教育强国是一个中国本土的概念,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世界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趋势作出的政治选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政治理想和战略决策,体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扩展资料: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中国教育正在进入一个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新时代,一个中国人民享受世界水平现代化教育的新时代,一个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总战略是优先发展,总方向是教育现代化,总目标是建设教育强国,总任务是立德树人,总追求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