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怎么读
砚拼音是yàn,意思是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旧时指有同学关系的(因同学常共笔砚,同学也称“同砚”)。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
砚 名> (形声。从石,见声。本义:砚台,磨墨器) 光滑的石头 [glossy stone] 砚,石滑也。——《说文》。段玉裁注:谓石性滑利也。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释名》 砚台 [inkstone] 一种石刻的写字文具,供研墨、调墨之用 一砚。——清·周容《芋老人传》 砚冰坚。——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砚瓦(砚台);笔砚 砚 动> 制作砚 [make the inkstone]。如:砚璞(可作砚台的美石);砚材(可作砚台的石料)。
砚字的五行为土,用作人名意指有恒心、坚定之义;名字印象是爱、善良、忠诚、正直、宽容、谦虚、感恩、乐观、诚实、创造力、情商高。
相关组词:
1、砚台[yàn tai],研墨的文具,有石头的,有瓦的。
2、砚池[yàn chí],砚台。
3、端砚[duān yàn],用广东高要端溪地方出产的石头制成的砚台,是砚台中的上品。
4、砚滴[yàn dī],往砚台里滴水的文具。
5、纸墨笔砚[zhǐ mò bǐ yàn],泛指毛笔、黑墨、宣纸、砚台。
砚怎么读
yàn。砚,汉语汉字,意思是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古歙州(今黄山)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的文字。
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现在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