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李时珍夜宿古寺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1-11 03:18

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忽然,庞宪发现前面的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房屋的轮廓,便拉住了李时珍的衣角:“先生,你瞧!”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事迹 李时珍的精神是什么

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他这一生都在为医药贡献,为造福广大百姓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编修了《本草纲目》。而夜宿古寺这个讲的是李时珍在为了编修《本草》书籍踏上了征途,一路上边走边采集记录各种药草,历经艰辛,跋山涉水的故事中的一段。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课文配图 这时李时珍带着弟子庞宪在山中赶路,晓行夜宿,长途跋涉了数月,就是为了采集药材。当他们来到一个偏远山区时,因为他们一心赶路没料到夕阳西下,因此错过了旅店,在山林中没有地方露宿。所幸发现了一座破寺庙可以暂时为他们所住,虽然寺庙很破但是李时珍他们却没有嫌弃还是照样烧水吃干粮。 李时珍因此还问他的弟子庞宪会不会觉得这个旅程很艰辛,还要露宿这样的破寺庙,不能好好休息,庞宪却不以为然,认为师父李时珍都50了还不觉得辛苦,他为20岁的年轻人怎么能感到辛苦呢。李时珍很是欣慰,虽然这样比在家中辛苦,但是辛苦后能为百姓造福也是很值得的。 之后他们便靠着月光记录下当天采集药材的资料,有的药材形状类似,为了区分出来,李时珍都会亲自尝尝以此区别。李时珍为了记录药材不仅不惜年岁已高的跋涉之辛,还为了区别药草不惜生命之险,如此劳累奔波均是为了《本草纲目》的完成,给百姓带来福音。 李时珍的精神 明朝的医学名家李时珍是一个对医学很是严谨之人,最先他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很多记录的本草是无从查证的,李时珍对待学术严谨的态度不允许这样的事情被记录下来,再用来医治人,这样会犯很大的错误,严重到会致使人死亡,于是李时珍便开始他的四处游历和考察的生活。 李时珍画像 李时珍是个做事严谨细致的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他才能抛弃历史积累下来的错误,重新找到正确的解答,来避免继续的错误。正如李时珍在游历的过程中,去考察穿山甲的的外貌还有它进行捕食或者其他状态是不是和《本草经集注》中的说法是一样的,便随猎人进深山实地考察,之后发现穿山甲的生活习惯确实如书所言,但是也有不一样的,穿山甲并不是靠鳞片来捕食蚂蚁的,而是靠它的长舌头进行诱捕,因此李时珍修改了《本草经集注》的错误记载。 李时珍因为这样求真严谨的精神才有一本当时完整的本草百科全书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且李时珍不仅要眼见为实,还要亲自尝试辨别才会记载在书中,其不惧危险,勇敢实践的精神也是为我们所赞叹的。 李时珍常为了分别外形很相似的药草,就亲自尝试味道和分辨药效来达到辨别的效果,在医学事业上脚踏实地,为了考察药草行万里路,不畏艰苦,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赞颂的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李时珍的贡献 李时珍是明朝的名医,从小便对医学事业有兴趣,志在悬壶济世,救百姓于病痛中。李时珍因受其父影响,多阅读医学书籍,注重实践和知识的结合。 李时珍终其一生在医学研究上,为了修改明朝以前的关于本草记载的错误,和为了完整本草的加载,李时珍开始了数十载的实地调查。李时珍出门都是背着背篓穿着草鞋,带上纸笔,和自己的儿子、学生便开始长途跋涉的旅途。 李时珍画像 因此李时珍不仅发现了许多以前未被发现的药草,还又搞清楚了许多药物的疑难之处,例如曼陀罗花的毒性试验,不仅了解了曼陀罗花的性能,还研制出解药等等。 李时珍还对动物学有一定的调查和研究,例如穿山甲的生活习性,还有白花蛇的研究,不仅补充了本草的记载,还研制出白花蛇的药性治疗。 不仅如此,李时珍还对矿物药有一定的涉猎,到访多个矿场,发现铅是有毒的,不是之前的本草书籍中记载的是无毒物质,还有“水银”并不是成仙之药,服用并不可以长生不老,而是常年累积会致癌,有毒物质,打破封建说法。 李时珍行遍数地,有万里之行,翻山越岭,终于完成《本草纲目》,深受后世人敬重,这本本草书籍是我们中国明朝之前药物学的总结,深受世界重视,不仅在医学界造成影响,也为其他学科如生物、化学做出贡献,达尔文还称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流传至世界,而李时珍其他的医学之作如《频湖脉学》对中医的临床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可谓是中医典型之作,在中医学中拥有深远影响。 李时珍采药图 李时珍从小对医学有兴趣,后来在他父亲李言闻的帮助下更好的掌握了医学,因此阅读了更多关于医学的书籍,李时珍也因此发现原来明朝之前关于本草的记载是这样的不完整,除去有缺失的内容还有不正确的记载,李时珍便因此下定决心要重修本草。 而重修本草书籍必须对这些本草有新的认识,那么只局限于书籍阅读是没有多大成效的,关于记载也变得很是局限,于是李时珍便开始了他四处游历考察的生活,为此年岁已高的李时珍还不畏路途艰险带着学生翻山越岭。 李时珍采药图 李时珍在本草的重修中,不仅修改了过去的错误还新加很多未记载的但是自己实践过的知识。李时珍听说北方的一种叫做曼陀罗花的植物,吃了不仅会使人不停的舞动,甚至严重的会有麻醉的效用,于是李时珍便背起行囊前去北方勘察。 他到了北方,看到了曼陀罗花,记载下了此植物的外观和生活习性,还掌握了它的性能,甚至为了更直观的记载此植物的药性,亲自尝试来做实验,并且通过曼陀罗花的毒性试验,找到了解此毒的药方。 李时珍便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脚踏实地的通过勘察,采集,亲尝的手段来记载药物的功效和外观,以便后人能更好的通过此书学习医术和药草,以此造福百姓。 对李时珍的评价 李时珍是历史上杰出的名医,是大明时期的圣医,李时珍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医学研究,他对医术的态度是非常认真严谨的,他认为药材的可贵之处是可以治愈,但是也能害人,因此要仔细观察记载,不可有一分的差池。 李时珍也被世人称为“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编修中,耗时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行遍万里路,询问了数个人,亲尝了百草,才编修完这样一部造福人类的巨作。 李时珍画像 李时珍用了他毕生的精力完成了这样一件事,期间即使是翻山越岭,出入深山老林,李时珍都没有因为路途艰难而放弃,当时李时珍的年龄也不小了,迈着年弱的双脚,他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他的弟子和儿子。 李时珍凭借其不畏艰苦的精神完成了这样一部完整的关于本草也关于化学的著作,其缜密的思维将本草进行严密的科学分类,是当时中国几千年来药物学的总结,不仅丰富了本草的知识,还纠正了过往的错误。 李时珍作为一名医术高超,学术知识丰富的医生,放弃了达官显贵的生活,不追求名利,不贪慕虚荣,一心只为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其中李时珍曾在楚王府为官,治好了楚王儿子的疾病,李时珍拒绝了楚王的重金酬谢,只认为救助他人乃是医者之责。如此高尚的医者李时珍,从他对医学的执着谨慎再到为人处世的宽厚仁爱,不为名利,只为苍生的大爱精神为我们称颂。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呢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时生火煮水吃干粮、记录当天寻访所得这两件事。《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了李时珍带领弟子察访药材时因错过客店而寄宿在古寺一事,表现了李时珍不畏艰险、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品质。

《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课文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忽然,庞宪发现前面的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房屋的轮廓,便拉住了李时珍的衣角:“先生,你瞧!”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