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诛侯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0-22 06:31

唐朝宰相的李昭德是不是官宦人家出身

李昭德的家族是当时有名的陇西李氏家族,他的父亲又是当时的邢部尚书。因此单就出身而言,李昭德是属于士族阶层的。但李昭德走上仕途却不是因为他的家族条件与父亲的地位。

李昭德生活的年代正处唐朝的武周时期,当时科举制度已经走向成熟,而旧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也已经走向普遍衰落。因此李昭德并未能依靠他的士族出身而直接走上仕途,而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做官资格。


《陈书》卷十六 列传第十◎赵知礼 蔡景历 刘师

  赵知礼,字齐旦,天水陇西人也。父孝穆,梁候官令。知礼涉猎文史,善隶书。高祖之讨元景仲也,或荐之,引为记室参军。知礼为文赡速,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率皆称旨。由是恒侍左右,深被委任,当时计划,莫不预焉。知礼亦多所献替。高祖平侯景,军至白茅湾,上表于梁元帝及与王僧辩论述军事,其文并知礼所制。

  侯景平,授中书侍郎,封始平县子,邑三百户。高祖为司空,以为从事中郎。高祖入辅,迁给事黄门侍郎,兼卫尉卿。高祖受命,迁通直散骑常侍,直殿省。寻迁散骑常侍,守太府卿,权知领军事。天嘉元年,进爵为伯,增邑通前七百户。王琳平,授持节、督吴州诸军事、明威将军、吴州刺史。

  知礼沈静有谋谟,每军国大事,世祖辄令玺书问之。秩满,为明威将军、太子右卫率。迁右卫将军,领前军将军。六年卒,时年四十七。诏赠侍中,谥曰忠。子允恭嗣。

  蔡景历,字茂世,济阳考城人也。祖点,梁尚书左民侍郎。父大同,轻车岳阳王记室参军,掌京邑行选。景历少俊爽,有孝行。家贫好学,善尺牍,工草隶。解褐诸王府佐,出为海阳令,为政有能名。侯景乱,梁简文帝为景所幽,景历与南康嗣王萧会理谋,欲挟简文出奔,事泄见执,贼党王伟保护之,获免。因客游京口。侯景平,高祖镇朱方,素闻其名,以书要之。景历对使人答书,笔不停缀,文不重改。曰:

  蒙降札书,曲垂引逮,伏览循回,载深欣畅。窃以世求名骏,行地能致千里,时爱奇宝,照车遂有径寸。但《云》、《咸》斯奏,自辍《巴渝》,杞梓方雕,岂盼樗枥。仰惟明将军使君侯节下,英才挺茂,雄姿秀拔,运属时艰,志匡多难,振衡岳而绥五岭,涤赣源而澄九派,带甲十万,强弩数千,誓勤王之师,总义夫之力,鲸鲵式剪,役不逾时,氛雾廓清,士无血刃。虽汉诛禄、产,举朝实赖绛侯,晋讨约、峻,中外一资陶牧,比事论功,彼奚足算。加以抗威兖服,冠盖通于北门,整旆徐方,咏歌溢于东道,能使边亭卧鼓,行旅露宿,巷不拾遗,市无异价,洋洋乎功德政化,旷古未俦,谅非肤浅所能殚述。是以天下之人,向风慕义,接踵披衿,杂遝而至矣。或帝室英贤,贵游令望,齐、楚秀异,荆、吴岐嶷。武夫则猛气纷纭,雄心四据,陆拔山岳,水断虬龙,六钧之弓,左右驰射,万人之剑,短兵交接,攻垒若文鸯,焚舰如黄盖,百战百胜,貔貅为群。文人则通儒博识,英才伟器,雕丽晖焕,摛掞绚藻,子云不能抗其笔,元瑜无以高其记,尺翰驰而聊城下,清谈奋而嬴军却。复有三河辩客,改哀乐于须臾,六奇谋士,断变反于倏忽。治民如子贱,践境有成,折狱如仲由,片辞从理。直言如毛遂,能厉主威,衔使若相如,不辱君命。怀忠抱义,感恩徇己,诚断黄金,精贯白日,海内雄贤,牢笼斯备。明将军彻鞍下马,推案止食,申爵以荣之,筑馆以安之,轻财重气,卑躬厚士,盛矣哉!盛矣哉!

  抑又闻之,战国将相,咸推引宾游,中代岳牧,并盛延僚友,济济多士,所以成将军之贵。但量能校实,称才任使,员行方止,各尽其宜,受委责成,谁不毕力。至如走贱,亡庸人耳。秋冬读书,终惭专学,刀笔为吏,竟阙异等。衡门衰素,无所闻达,薄宦轻资,焉能远大。自阳九遘屯,天步艰阻,同彼贵仕,溺于巨寇,亟邻危殆,备践薄冰。今王道中兴,殷忧启运,获存微命,足为幸甚,方欢饮啄,是谓来苏。然皇銮未反,宛、洛芜旷,四壁固三军之馀,长夏无半菽之产,遨游故人,聊为借贷,属此乐土,洵美忘归。窃服高义,暂谒门下,明将军降以颜色,二三士友假其馀论,菅蒯不弃,折简赐留,欲以鸡鹜厕鸳鸿于池沼,将移瓦砾参金碧之声价。昔折胁游秦,忽逢盼采,檐簦入赵,便致留连,今虽羁旅,方之非匹,樊林之贲,何用克堪。但眇眇纤萝,凭乔松以自耸,蠢蠢轻蚋,托骖尾而远骛。窃不自涯,愿备下走,且为腹背之毛,脱充鸣吠之数,增荣改观,为幸已多。海不厌深,山不让高,敢布心腹,惟将军览焉。

  高祖得书,甚加钦赏。仍更赐书报答,即日板征北府中记室参军,仍领记室。

  衡阳献王昌时为吴兴郡,昌年尚少,吴兴王之乡里,父老故人,尊卑有数,高祖恐昌年少,接对乖礼,乃遣景历辅之。承圣中,授通直散骑侍郎,还掌府记室。高祖将讨王僧辩,独与侯安都等数人谋之,景历弗之知也。部分既毕,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僧辩诛,高祖辅政,除从事中郎,掌记室如故。绍泰元年,迁给事黄门侍郎,兼掌相府记室。高祖受禅,迁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永定二年,坐妻弟刘淹诈受周宝安饷马,为御史中丞沈炯所劾,降为中书侍郎,舍人如故。

  三年,高祖崩,时外有强寇,世祖镇于南皖,朝无重臣,宣后呼景历及江大权、杜棱定议,乃秘不发丧,疾召世祖。景历躬共宦者及内人,密营敛服。时既暑热,须治梓宫,恐斤斧之声或闻于外,仍以蜡为秘器。文书诏诰,依旧宣行。世祖即位,复为秘书监,舍人如故。以定策功,封新丰县子,邑四百户。累迁散骑常侍。世祖诛侯安都,景历劝成其事。天嘉三年,以功迁太子左卫率,进爵为侯,增邑百户,常侍、舍人如故。六年,坐妻兄刘洽依倚景历权势,前后奸讹,并受欧阳武威饷绢百匹,免官。

  废帝即位,起为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兼太府卿。华皎反,以景历为武胜将军、吴明彻军司。皎平,明彻于军中辄戮安成内史杨文通,又受降人马仗有不分明,景历又坐不能匡正,被收付治。久之,获宥,起为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

  高宗即位,迁宣惠豫章王长史,带会稽郡守,行东扬州府事。秩满,迁戎昭将军、宣毅长沙王长史、寻阳太守,行江州府事,以疾辞,遂不行。入为通直散骑常侍、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仍复封邑。迁太子左卫率,常侍、舍人如故。

  太建五年,都督吴明彻北伐,所向克捷,与周将梁士彦战于吕梁,大破之,斩获万计,方欲进图彭城。是时高宗锐意河南,以为指麾可定,景历谏称师老将骄,不宜过穷远略。高宗恶其沮众,大怒,犹以朝廷旧臣,不深罪责,出为宣远将军、豫章内史。未行,为飞章所劾,以在省之日,赃污狼藉,帝令有司按问,景历但承其半。于是御史中丞宗元饶奏曰:"臣闻士之行己,忠以事上,廉以持身,苟违斯道,刑兹罔赦。谨按宣远将军、豫章内史新丰县开国侯景历,因藉多幸,豫奉兴王,皇运权舆,颇参缔构。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录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复。不能改节自励,以报曲成,遂乃专擅贪污,彰于远近,一则已甚,其可再乎?宜置刑书,以明秋宪。臣等参议,以见事免景历所居官,下鸿胪削爵土。谨奉白简以闻。"诏曰"可。"于是徙居会稽。及吴明彻败,帝思景历前言,即日追还,复以为征南鄱阳王谘议参军。数日,迁员外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复本封爵,入守度支尚书。旧式拜官在午后,景历拜日,适值舆驾幸玄武观,在位皆侍宴,帝恐景历不豫,特令早拜,其见重如此。

  是岁,以疾卒官,时年六十。赠太常卿,谥曰敬。十三年,改葬,重赠中领军。祯明元年,配享高祖庙庭。二年,舆驾亲幸其宅,重赠景历侍中、中抚将军,谥曰忠敬,给鼓吹一部,并于墓所立碑。

  景历属文,不尚雕靡,而长于叙事,应机敏速,为当世所称。有文集三十卷。

  刘师知,沛国相人也。家世素族。祖奚之,齐晋安王谘议参军,淮南太守,有能政,齐武帝手诏频褒赏。父景彦,梁尚书左丞、司农卿。师知好学,有当世才。博涉书史,工文笔,善仪体,台阁故事,多所详悉。梁世历王府参军。绍泰初,高祖入辅,以师知为中书舍人,掌诏诰。是时兵乱之后,礼仪多阙,高祖为丞相及加九锡并受禅,其仪注并师知所定焉。高祖受命,仍为舍人。性疏简,与物多忤,虽位宦不迁,而委任甚重,其所献替,皆有弘益。

  及高祖崩,六日成服,朝臣共议大行皇帝灵座侠御人所服衣服吉凶之制,博士沈文阿议,宜服吉服。师知议云:"既称成服,本备丧礼,灵筵服物,皆悉缟素。今虽无大行侠御官事,按梁昭明太子薨,成服侠侍之官,悉著縗斩,唯著铠不异,此即可拟。愚谓六日成服,侠灵座须服縗绖。"中书舍人蔡景历亦云:"虽不悉准,按山陵有凶吉羽仪,成服唯凶无吉,文武侠御,不容独鸣玉珥貂,情礼二三,理宜縗斩"。中书舍人江德藻、谢岐等并同师知议。文阿重议云"检晋、宋《山陵仪》:'灵舆梓宫降殿,各侍中奏。'又《成服仪》称:'灵舆梓宫容侠御官及香橙。'又检《灵舆梓宫进止仪》称:'直灵侠御吉服,在吉卤簿中。'又云:'梓宫侠御衰服,在凶卤簿中。'是则在殿吉凶两侠御也。"时以二议不同,乃启取左丞徐陵决断。陵云:"梓宫祔山陵,灵筵祔宗庙,有此分判,便验吉凶。按山陵卤簿吉部伍中,公卿以下导引者,爰及武贲、鼓吹、执盖、奉车,并是吉服,岂容侠御独为縗鸑邪?断可知矣。若言公卿胥吏并服縗苴,此与梓宫部伍有何差别?若言文物并吉,司事者凶,岂容衽绖而奉华盖,縗衣而升玉辂邪?同博士议。"师知又议曰:"左丞引梓宫祔山陵,灵延祔宗庙,必有吉凶二部,成服不容上凶,博士犹执前断,终是山陵之礼。若龙驾启殡,銮舆兼设,吉凶之仪,由来本备,准之成服,愚有未安。夫丧礼之制,自天子达。按王文宪《丧服明记》云:'官品第三,侍灵人二十。官品第四,下达士礼,侍灵之数,并有十人。皆白布袴褶,著白绢帽。内丧女侍数如外,而著齐縗。或问内外侍灵是同,何忽縗服有异?答云,若依君臣之礼,则外侍斩,内侍齐。顷世多故,礼随事省。诸侯以下,臣吏盖微,至于侍奉,多出义附,君臣之节不全,縗冠之费实阙,所以因其常服,止变帽而已。妇人侍者,皆是卑隶,君妾之道既纯,服章所以备矣。'皇朝之典,犹自不然,以此而推,是知服斩。彼有侍灵,则犹侠御,既著白帽,理无彤服。且梁昭明《仪注》,今则见存,二文显证,差为成准。且礼出人情,可得消息。凡人有丧,既陈延几,繐帷灵屏,变其常仪,芦箔草庐,即其凶礼。堂室之内,亲宾具来,齐斩麻缌,差池哭次,玄冠不吊,莫非素服。岂见门生故吏,绡縠间趋,左姬右姜,红紫相糅?况四海遏密,率土之情是同,三军缟素,为服之制斯一。逐使千门旦启,非涂垩于彤闱,百僚戾止,变服粗于朱韨,而耀金在列,鸣玉节行,求之怀抱,固为未惬,准以礼经,弥无前事。岂可成服之仪,譬以山陵之礼?葬既始终已毕,故有吉凶之仪,所谓成服,本成丧礼,百司外内,皆变吉容,侠御独不,何谓成服?若灵无侠御则已,有则必应縗服。"谢岐议曰:"灵延祔宗庙,梓宫祔山陵,实如左丞议。但山陵卤簿,备有吉凶,从灵舆者仪服无变,从梓宫者皆服苴縗。爰至士礼,悉同此制,此自是山陵之仪,非关成服。今谓梓宫灵扆,共在西阶,称为成服,亦无卤簿,直是爰自胥吏,上至王公,四海之内,必备縗绖,案梁昭明太子薨,略是成例,岂容凡百士庶,悉皆服重,而侍中至于武卫,最是近官,反鸣玉纡青,与平吉不异?左丞既推以山陵事,愚意或谓与成服有殊。若尔日侠御,文武不异,维侍灵之人,主书、宣传、齐干、应敕,悉应不改。"蔡景历又议云:"侠御之官,本出五百,尔日备服居庐,仍于本省,引上登殿,岂应变服貂玉、若别摄馀官,以充簪珥,则尔日便有不成服者。山陵自有吉凶二议,成服凶而不吉,犹依前议,同刘舍人。"德藻又议云:"愚谓祖葬之辰,始终永毕,达官有追赠,须表恩荣,有吉卤簿,恐由此义,私家放斅,因以成俗。上服本变吉为凶,理不应犹袭纨绮。刘舍人引王卫军《丧仪》及检梁昭明故事,此明据已审,博士、左丞乃各尽事衷,既未取证,须更询详,宜谘八座、詹事、太常、中丞及中庶诸通袁枢、张种、周弘正、弘让、沈炯、孔奂。"时八座以下,并请:"案群议,斟酌旧仪,梁昭明太子《丧成服仪注》,明文见存,足为准的。成服日,侍官理不容犹从吉礼。其葬礼分吉,自是山陵之时,非关成服之日。愚谓刘舍人议,于事为允。"陵重答云:"老病属纩,不能多说,古人争议,多成怨府,傅玄见尤于晋代,王商取陷于汉朝,谨自三缄,敬同高命。若万一不死,犹得展言,庶与朝贤更申扬搉。"文阿犹执所见,众议不能决,乃具录二议奏闻,从师知议。

  寻迁鸿胪卿,舍人如故。天嘉元年,坐事免。初,世祖敕师知撰《起居注》,自永定二年秋至天嘉元年冬,为十卷。起为中书舍人,复掌诏诰。天康元年,世祖不豫,师知与尚书仆射到仲举等入侍医药。世祖崩,预受顾命。及高宗为尚书令,入辅,光大元年,师知与仲举等遣舍人殷不佞矫诏令高宗还东府,事觉,于北狱赐死。

  谢岐,会稽山阴人也。父达,梁太学博士。岐少机警,好学,见称于梁世。为尚书金部郎,山阴令。侯景乱,岐流寓东阳。景平,依于张彪。彪在吴郡及会稽,庶事一以委之。彪每征讨,恒留岐监郡,知后事。彪败,高祖引岐参预机密,以为兼尚书右丞。时军旅屡兴,粮储多阙,岐所在干理,深被知遇。永定元年,为给事黄门侍郎、中书舍人,兼右丞如故。天嘉二年卒,赠通直散骑常侍。

  岐弟峤,笃学,为世通儒。

  史臣曰:高祖开基创业,克定祸乱,武猛固其立功,文翰亦乃展力。赵知礼、蔡景历早识攀附,预缔构之臣焉。刘师知博涉多通,而暗于机变,虽欲存乎节义,终陷极刑,斯不智矣。

  《陈书》 唐·姚思廉


解析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李昭德是不是士族

李昭德的家族是当时有名的陇西李氏家族,他的父亲又是当时的邢部尚书。因此单就出身而言,李昭德是属于士族阶层的。但李昭德走上仕途却不是因为他的家族条件与父亲的地位。

李昭德生活的年代正处唐朝的武周时期,当时科举制度已经走向成熟,而旧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也已经走向普遍衰落。因此李昭德并未能依靠他的士族出身而直接走上仕途,而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做官资格。


李昭德的人物生平

692年(长寿元年),李昭德升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并奉命营建东都,筹划创建文昌台以及定鼎、上东诸门。当时,魏王武承嗣担任文昌左相。李昭德进谏道:“武承嗣已然封王,不宜再任宰相,这会使百姓生出疑惑。自古帝王,父子之间,犹相篡夺权力,何况姑侄?”武则天于是将武承嗣罢为太子少保。 后来,洛阳百姓王庆之纠集数百人,多次上表朝廷,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武则天对立嗣之事尚未拿定主意,非常厌恶王庆之,便命李昭德前去诘责。李昭德竟将王庆之杖毙,并奏道:“自古没有侄子为天子,而为姑母立庙的,陛下应将皇位传于子孙,以为万代之计。况且陛下的天下来自于天皇,若立武承嗣为太子,恐怕以后天皇不能享受血食。”武则天遂放弃立武承嗣为太子的考虑。 武承嗣对李昭德非常痛恨,数次在武则天面前诋毁。武则天道:“自从我任用昭德为宰相,常能睡得安稳。他能为我分忧,不是你们能比的。” 694年(延载元年),李昭德升任检校内史(即中书令),并担任朔方道行军长史,随大总管薛怀义征讨东突厥。在行军途中,李昭德惹恼薛怀义,遭到薛怀义的鞭打,恐惧请罪。不久,突厥退军,唐军也班师而回。 当时,朝中酷吏横行,来俊臣、侯思止等人陷害忠良,以致百官恐惧。李昭德多次当廷参奏酷吏枉法,甚至借侯思止私藏锦帛一事,将其杖毙,大挫酷吏气焰。 来俊臣等酷吏因此对他极为仇视,多次攻讦于他。李昭德倚仗皇帝信任,独揽朝政,意气用事,也引起很多朝臣不满。鲁王府功曹参军丘愔弹劾道:“长寿以后,陛下委任李昭德,让他参与机密,决策朝政。一些有利于国家的事,他事先不参与商议,待到已批示将要推行时,才另提出不同意见,显露出独断独行,以此表现自己。天下重任不可轻易委托于人,要防微杜渐。如果大权旁落,要收回就难了。” 长上果毅邓注写了一篇《硕论》,详细述说李昭德专权的事实,凤阁舍人逄弘敏立即将此文上奏皇帝。武则天因此对李昭德起了憎恶之心,对宰相姚璹道:“李昭德身为内史,备受荣宠,如果真的像大家所弹劾的那样,实在是有负于国。”同年九月,李昭德被贬为南宾(今广西钦州)县尉,不久又被流放。 697年(神功元年),李昭德又被召回朝中,担任监察御史。来俊臣时任太仆少卿,与他素来不和,便诬告他谋反,李昭德因此下狱。 不久,来俊臣也被下狱。同年六月,李昭德与来俊臣一同被斩于洛阳闹市。当日,天降大雨,人们都痛惜李昭德,而对处死来俊臣则拍手称快,道:“今日大雨,真是一悲一喜。” 706年(神龙二年),李昭德被追赠为左御史大夫。782年(建中三年),唐德宗又追赠他为司空。

李昭德的人物评价

刘昫:昭德强干为臣,机巧莅事,凡所制置,动有规模。武承嗣方持左相权,将立为皇太子,寻更所任,复寝其谋,咸由昭德之言,能拒则天之旨。又观其诛侯思止,法王庆之,挫来俊臣,致朋党渐衰,谀佞稍退。又则天谓承嗣曰:我任昭德,每获高卧,代我劳苦,非汝所及也。此则强干机巧之验焉。公忠之道,亦在其中矣。不然,则何以致是哉!若使昭德用谦御下,以柔守刚,不恃专权,常能寡过,则复皇嗣而非晚,保臣节而必终。盖由道乏弘持,器难苞贮,纯刚是失,卷智不全。所以丘愔抗陈,邓注深论,瓦解而固难收拾,风摧而岂易扶持。自取诛夷,人谁怨怼? 宋祁:昭德、顼进不以道,君子耻之。虽然,一情区区,抑武兴唐,其助有端,则贤炎远矣。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