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最后的姿势课文

> 知识库 芦荟君 2024-10-22 07:16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语境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再结合读写训练,表达自己的感受。   4、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再结合读写训练,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吧!这是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侵袭了巴蜀大地。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大地震,一个个美丽的乡镇瞬间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同胞顷刻间失去了生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灾难中的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让我们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意   1、过渡: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谁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几个要素来说说主要内容呢?(5月12日发生大地震,教学楼就要坍塌了,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自己却献出了生命。)    三、品读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1、过渡:谭老师为何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作出如此选择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回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作者会抓住什么来写,我们应该抓住什么来读呢?(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3、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2—7小节,找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去刻画人物的,你觉得哪些词句用得特别好,圈出来,在旁边做一做批注。   4、认真读读你画的句子,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汇报交流:   (1)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关键词:大公无私(为公着想,没有私心,没有想到自己)   指导朗读:教育学生循循善诱;表白心声铿锵有力。   (2)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关键词:来不及多想(想到什么?没想到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情况不妙”指的是怎样的情况?用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指导朗读:抓住五个感叹号,读出情况的危急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关心学生。   (3)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关键词:立即、拉、撑、护(反应迅速、当机立断;爱护学生、舍己为人、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了如此抉择?(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指导朗读:情况越来越紧急,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做出了最后的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一把保护伞,撑起一个避风港,撑起了生命的希望。   6、文章除了对谭老师言行的刻画,还比较多地描写了当时的环境(出示四句话)。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7、小结:灾难面前方显英雄本色,环境描写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表现他对学生无私的关爱。让我们再来回顾这惊心动魄的瞬间,把2——7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四、品读侧面描写   1、过渡:楼房塌陷了……谭老师被深深地埋在了废墟中,讲台上再也见不   到他的身影,听不到他的声音。但是从别人的话语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他的存在。   2、请大家默读8——10小节,用波浪线画出别人的语言,圈出关键词,再认真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3、汇报交流:   (1)“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   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抓住“死死地护着”、“眼含热泪”体会,誓死护卫学生、令人感动、震撼)   (2)“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我们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抓住“飞身扑倒”体会,奋不顾身)   (3)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抓住“生死攸关”释义并体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4、我们发现,这几段话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谭老师的壮举,而是选取了别人说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小结:灾难来得突然,谭老师时间没有留下更多的言行,但是别人的语言评价可以从侧面烘托出谭老师的英雄形象,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让我们再次品读这些精彩的片断,分角色朗读8——10自然段。   五、品读“最后的姿势”   1、过渡:那个每天早早起床,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带她散步的好父亲不在了;那个讲课绘声绘色、妙语连珠的好老师不在了;那个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的谭老师永远离开我们了,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却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2、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齐读)(板书: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3、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姿势呢?把课题中的“最后”换个词。(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恪尽职守的姿势,舍己为人的姿势,护卫学生的姿势,大爱无私的姿势、生命的姿势……)   4、读了这篇文章,老师也深感震撼,写下了一段话。   出示:最后的姿势是恪尽职守的姿势。灾难来临之际,谭老师想到的是学生,忘记的是自己。他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承受住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条年轻的生命。地动山摇,楼房坍塌,谭老师依旧坚守在他深爱的教育岗位上。师恩难忘,大爱无私,谭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伟大灵魂。   请你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来不及就作为课后作业)   5、谭老师用这最后的姿势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爱与责任)   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爱与责任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2    课时任务:   1.检查预习情况,读通通顺课文。   2.结合“坍塌”、“震撼”理解课文4-8小节,结合语言文字感受危急关头那“最后的姿势”。   一、导入新课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侵袭了巴蜀大地。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汶川地震,我国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数以万计的同胞顷刻间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灾难中的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指读)    二、交流预习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利用学案预习了第六课,咱们先交流一下,谁来读读词语?   1.洗漱吱吱声废墟摇晃坍塌震撼深凹诠释   2.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些生字的字形要提醒大家注意?   漱(右边不是反文旁)释(左下部分是“米”字)凹(写一个)   3.请同学读读这篇课文。   4.再次读完文章,你能用这三个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吗?   三、结合词义讲读课文   (一)坍塌   1. 理解词义板:坍塌   2. 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坍塌的情景?请你快速浏览4-7小节并勾画下来。   出示: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坍塌了。   这些都是地震时的环境描写,这样的环境描写是一个整体,把这三段话连起来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我们不愿触碰那些画面,记忆却已刻骨铭心。(播放视频)   大灾无情,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描写。   4.在教学楼即将坍塌这生死攸关的瞬间,谭老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你感受到了什么?   谭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小声读读这段话,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   他用双手撑起的是什么?   撑起了存活的希望,撑起了避难的港湾,撑起了爱的大伞,撑起了对责任的担当。   5.齐读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选择了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过渡:刚才,我们循着坍塌走进了惊心动魄的一刻,走进了最后的姿势。2008年5月12日那一天,山崩地裂,家园变色;2008年5月13日那一晚,凄风苦雨,震撼人心。   (二)震撼   1. 人们被什么震撼了?你能在文章第8小节找到描述的画面吗?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画面中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放开声音读读看。   面对灾难,面对死神,谭老师在用血肉之躯与之抗衡)   齐读   小结:此情此景,怎能不震撼着每个人的内心。然而,更震撼人心的,还有废墟下谭老师的声声鼓励,那成了人们记忆深处的绝响。   2.人物对话补充   不知过了多久,同学们听到了谭老师的声音:“不要哭,不要喊,要坚强,要保存体力!”听了谭老师的鼓励,学生们不再哭喊了。   “不要害怕,一定要冷静,沉住气等待救援。坚持,只要坚持就有希望!”谭老师鼓励着学生们,但不久大家发现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原来,谭老师的右臂被一块水泥板砸得血肉模糊,后脑也被重重地击中。   谭千秋的血一滴一滴落在学生身上,几个孩子吓哭了:“谭老师,您受伤了吧?”为了安慰学生,谭老师说:“没事,只是手被划了,没关系。记住,你们一定要互相鼓励,一定要坚持!永远不要放弃! ”   就这样,谭老师每隔一段时间,便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直到……   是什么,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谭老师的身体,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是他鼓励学生们燃起生活的勇气   对孩子的爱已经融进了他的血液里   3.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爱与责任筑就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四、设疑   这最后的姿势诠释了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最后的姿势》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共同去走近那位谭千秋老师,共同去感受那定格谭老师生命的——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   二、紧扣“最后的姿势”感受人物品质。   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并划下来。   (生交流、课件出示)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深入理解,感受品质   a: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过渡:今天我们就循着课题,围绕这最后的姿势来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   (1)指名读。   (2)划一划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里有几个动作。   拉、撑、护(板书)   再读(着重注意动词)   (3)演示理解“撑”   “拉”和“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来看看这个“撑”,什么样的姿势叫做“撑”?(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点评)   在演中评,在评中感受谭千秋老师的品质,在感受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4)比较阅读,感受品质(课件出示):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护住了四个学生。   为什么不能省略“用自己的身体”?   (比较体会,感情阅读)   教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一拉一撑一护,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板书:动作),撑起的是(一片生命的天空),护住的是(四个学生的生命),付出的却是(自己宝贵的生命)。   (5)再让我们来听听谭老师留给我们最后的声音。(课件出示)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句子朗读训练,读出情况的紧急,读出谭老师的镇静。)   (6)谭老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给我们留下了这最后的声音、最后的姿势?   (引导出示环境描写,通过朗读体会环境的危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课件出示,学生朗读)   这四句话的顺序能不能换一换?(不能,情况越来越危急。)   你怎么知道情况越来越危急的?(学生根据理解有感情的朗读。)   (7)反复诵读,加深体会。   当碎裂的砖块砸下来的时候,(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当水泥板种种的砸下来的瞬间,(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当楼房最终塌陷的瞬间,(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8)教师小结:正是因为谭千秋老师的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以人们深情的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9)补充阅读,加深人物感受。   其实真实的情况远比我们课文里的要惊险的多,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个下午发生的那悲壮的一幕。   (出示补充材料,教师配乐朗读介绍。)   正当谭老师指挥同学们往操场跑去时,后面的同学喊了一声:“教室里还有几个同学……”听了这句话,谭老师一惊,马上转身,不顾危险再次从三楼返回四楼。在四楼,他看到教室里还有正吓得大哭的刘红丽等四名同学,便连忙对着他们大声说:“不要哭了!快出来跟着我下楼!”然而就在此时,已经摇了约1分钟的大楼中间突然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裂成两半,逃生路的路断了,谭老师连忙叫学生躲在课桌下。   由于太惊慌,学生们躲进桌子下面时,竟然将课桌挤翻了。眼见头顶的水泥预制板随着教学楼的震动发出可怕的“嘎嘎”声即将掉在孩子们的头上,谭老师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扶正课桌,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就在此时,楼上的水泥预制板塌了下来了,压在了谭老师身上……   “不要害怕,一定要冷静,要沉住气等待救援。坚持,只要坚持就有生还的希望!”谭老师鼓励着学生们,但是刘红丽他们发现老师的声音越来越弱了。原来,谭老师的手给水泥板压住了,右手臂被一块水泥板砸得血肉模糊。   谭老师的血一滴一滴地落在身下学生的脸上,几个学生吓得哭起来:“谭老师,你是不是受伤了啊?”谭老师硬撑着说:“我没事,放心吧!我鼓励你们一定要坚持,我当然就更得坚持了!记住我的话,你们一定要互相鼓励、一定要坚持啊!不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放弃。”   刘红丽他们后来才明白,谭老师其实是拼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给他们打气。他怕自己真实的状况会吓着学生,让学生更添恐惧,就一直硬撑着,每隔一段时间,便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不要放弃。   又一波大的余震发生了,他们再次惊慌地哭喊起来。他们哭喊了一会儿之后,突然发现了异样——谭老师没有再安慰大家,叫大家镇静……   b、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13日22点12分,当救援人员扒开一层层瓦砾,搬开一块块砖头,抬走一块块水泥板后,终于发现了谭老师,(引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2)现在谭老师的姿势是怎么样的?(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质疑:刚才是谭老师的姿势是双手“撑在”课桌上,现在成了“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从这“撑在”到“趴在”,你想到了什么?   小练笔:从这“撑在”到“趴在”我想到:____________   (学生练笔,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谭老师的伟大。)   (3)教师误读,体验感悟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用身体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交流理解为什么要用“死死地护着”?   (4)这位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是眼含热泪的说这句话的,这热泪中包含着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你就是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你眼含热泪的向身边的人们说:(引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你就是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你热泪盈眶的和我们大家说:(引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也让我们——永生难忘!是啊,怎能忘?不敢忘?   (5)地震结束了,四个学生获救了,看着已经逝去的谭老师,想到自己的生命是谭老师用他那51岁的宝贵生命换来的,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出示、引读)“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好一个——(引说)飞身扑!这飞身一扑,( );这飞身一扑,( );这飞身一扑( )。   让我们和获救的学生一起深情的回忆:(引读)“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6)每当回忆起谭老师,他的同事们总是十分感慨,一位老师这样说:(出示指名读)“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是啊,他把自己生的机会给了学生,用自己的身躯为学生撑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   (7)四十个小时前,他正为疼爱的女儿梳洗打扮,早早地来到学校上班。三十二个小时前,他正为学生们讲课。三十一个小时前,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四个学生。现在,他已经永远离开了人间……你有什么想对谭老师说的吗?   (小练笔:谭老师,我想对你说……)   (8)教师小结,反复赞颂:同学们的一句句话都带着对谭老师的敬佩,带着感动,饱含着深情,姚老师要说的只有八个字: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c、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谭老师从教26年以来,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还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因此他也被同事们誉为“最疼学生的人”。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课件出示,引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理解“最后的姿势”: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就概括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在你的心中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谭老师________张开双臂,_________护住学生,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如果把他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定格为他生命最后的姿势的话,你觉得这姿势是怎样的姿势?   让我们再次记住谭老师那最后的姿势!   (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3)大灾有大爱,谭千秋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三、理解课题,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让我们再次来回顾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出示,指名朗读),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以《最后的姿势》为题吗?   (反复点题,加强情感)   2、分组读三次姿势、齐读课题。   以下部分根据时间调控:   3、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是光彩夺目的。在灾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来回忆那些熟悉的身影。   (播放视频《地震中的英雄老师》,并作简单介绍。)   4、希望同学们永远不要忘了这些可亲可敬的人,课后可以多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们的同学听,讲给你的朋友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让他们的感动更多的人,让他们在更多人心中种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为更多人的前行增加动力和勇气。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